阅读历史 |

第86节(1 / 2)

加入书签

汉武帝刘彻感慨:≈ot;这大宋的开国皇帝真荒唐!怪不得被外族人打得落花流水!≈ot;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如果知道汉武帝对他说风凉话,估计要连声喊冤。

他额头青筋直跳:≈ot;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混乱不堪,那是因为武将权力太大。朕只不过是吸取了他们的教训,才会杯酒释兵权。”

“而且,朕从来没有把武将压制到这种地步!”

“到底是哪个混蛋,把武将弄成这副模样?”

赵匡,敬其实对于守边大将依旧给了足够的权利和信任,只是不让这些大将军掌握政治上面的权利,让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分开,杜绝唐朝藩镇的形成。

他重文抑武,只是压制武将的权利,这对国家稳定来说是有意义的。

赵光义见哥哥生气,连忙打抱不平:≈ot;对,太离谱了,到底是哪个王八蛋想出这么蠢的招数?亲手把大宋送到了悬崖上面!”

赵匡胤得知未来弟弟会篡位之后,对弟弟实行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抢走了弟弟的权利。

赵光义目前只能做个富贵王爷。他越发感觉得讨好哥哥,最近一直在身边随侍。

谁知这时,便听天

幕说:【宋朝开国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打压武将。到了什么时候出现改变呢?其实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

宋朝的祖宗家法主要是赵光义制定的。

他上位之后,看辽国非常虚弱,所以决定趁他病要他命,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御驾亲征。

结果他直接送了快递,大军惨败,连皇帝都差点被俘虏了。

据传,他的屁股被射了一箭,乘坐一辆驴车,和开挂一样,一夜狂奔七十公里,创造了驴车速度的世界纪录。

从此,宋太宗赵光义一战封神,被称为“高粱河车神”!

经过这次高梁河惨败,宋太宗赵光义意识到根本打不过,开始重文轻武。他哥哥只是打压武将,到他这里开始轻视武将。

他给整个大宋埋下了巨大的地雷,他的子孙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天幕还出现了很多弹幕,全在刷什么“高粱河车神”“驴车飘移”,人气完全不亚于苏轼。

可大宋的人们却高兴不起来。

开国皇帝赵匡胤:“……”

好啊,原来请康耻的源头居然在他弟弟身上。

弟弟赵光义:“……”

好损啊!

原来他刚刚骂的蠢货,一直是他自己……

赵匡胤看向身旁的宦官:“把朕的鞭子拿来,拿那个最大的。”

最重的鞭子往往打起人来越疼。

弟弟赵光义惊恐不已,弹跳而起:“——哥,不要啊,我是你亲弟弟。”

赵匡胤冷笑:“让我看看,你逃跑的速度是不是有那么厉害!”

那一天,男人的哀喙响彻整个皇宫。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下无数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外号。

汉高祖刘邦听到天幕所说的话,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后世人真是促狭鬼!

什么车神,真的笑死了。

汉高祖刘邦看热闹不嫌事大,让宦官找来车,吩咐另一位真正的车神夏侯婴。

“他凭借驴车一夜奔袭七十公里。我们试试看是不是能跑这么远吧!”

他简直羡慕死了宋太宗的技能,如果他能有一半的速度,也不至于被匈奴围在

白登山啊。

他也想练出这种速度,这样以后再御驾亲征,就不会被匈奴围困了!

别人在看热闹,武德充沛的唐太宗李世民脸都黑了。

他们一个唐太宗,一个宋太宗,谥号是一样的,结果对方居然靠逃跑出名。连带着唐太宗都感觉这个谥号不干净了。

他真想把宋太宗开除太宗籍!

他皱着眉头,收回思绪。他也听说了唐朝后来藩镇问题严重,后来还引发了严重的造反事件。

目前百官都在思考该怎么从根源杜绝。

他吩咐文武百官:≈ot;赵匡胤的做法倒是有一定可取之处,让军政分家,这样武将就不会做大。爱卿们可以记录一下。不过他弟弟的还是算了。”

天幕接着说道:【宋太宗制定的祖宗之法弊端重重。宋仁宗也用范仲淹等人实行过庆历新政,结果失败了。

宋神宗上位之后,感觉再不改革祖宗之法。这大宋就要完了,所以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出来之后,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革新派,一派是守旧派。

司马光对王安石算是全盘否定。

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有可取之处,但推行得太草率了、让百姓苦不堪言,应该再商量一下细节。

当时朝廷有些脱离变法的初衷,只看站队。官员凭借站队谋取官位,结党之风很盛。

苏轼不结党,一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