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3 / 5)

加入书签

借了小墙角,料理些青菜豆腐、素鸡素羊,居然甚是美味,吃得耿照赞不绝口。

芊芊芳心可可,满面羞红,藉口替大家盛莲子羹,一溜烟地跑了。

邵咸尊自律甚严,家中每日饮食用度,按人头计,每人银钱若干;一顿吃得好了,便有两顿俭朴些。中午宴请过耿照之后——这个“宴”字若教独孤天威听见,恐怕要笑得满地打滚——晚膳便只能搭真妙寺的伙,芊芊在房里服侍三叔用饭,邵咸尊自往斋堂与群僧同吃,斋罢在寺里散了会儿步,做完吐纳日课,又一头钻进铸炼房中。

三爷、芊芊叔侄素知他的脾性,没敢打扰,各自回房,熄灯安睡。

邵咸尊静静坐在砖台边,闭目养神,直至虚静之境;隔着当中数间屋室,犹能清楚听见三弟悠长细微、似无中绝的规律呼吸,彷佛就在耳畔,边推断着邵兰生恢復的情况,确定他熟睡之后,才撮唇睁眼,无声无息吹灭灯焰,解开青布棉袍,露出底下鱼皮密扣的夜行衣来。

越浦并无宵禁,但真妙寺附近不算繁华,居民无不早早熄灯。

邵咸尊取出乌巾覆面,循檐影幽暗处转过几条巷子,来到河畔一处打铁铺中。这河非是人工渠道,像这样的天然河面在越浦城里有几处,多半集中在城北,没什么漕运的价值,沿河架设水车轳辘,磨坊、打铁舖等须用水利的行当,就往河畔聚集。

此间光是打铁铺就有五六家,杂在轰隆作响的水车磨坊之间,水声、轳辘声日夜不断,不宜人居。工匠们白日前来,落日后各自返家,偶有连夜赶工的,也不会熬到天明;河的对岸是一处鬼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无论是光与暗,抑或喧嚣与沈静规律的水声轳辘,都形成强烈的对比。

顶着书有“俞家铺”三字的破旧店招,邵咸尊打开门锁,无声滑入铺中,摸黑换上一身铁匠常见的葛布短褐,这才??取出火摺子点灯。舖里散着淡淡的焦炭气息,炉井里埋着厚厚的灰烬,夹杂着一丝余红,似乎再使劲扇得几下,又将復燃。

他打开随身的包袱,将严密裹起的昆吾剑刃取出,置于铺好的白布之上,从上锁的屉柜中,取出五枚簇新的青钢剑片,挨着昆吾剑一字排开,每一枚的尺寸外型无不与昆吾剑一模一样。

除了那种宛若自九天银河沐浴而出、曜华隐约的内敛星芒之外,堪称是完美无瑕的复制,而且不是一枚,而是五枚都仿製到维妙维肖的境地,光是这份精准的功夫,便足以令人咋舌。

邵咸尊拈起一枚,标着昆吾细细打量,面色越来越青,一抖手腕,将剑片往昆吾撞落,“铿!”一声激越清响,剑片的前半截已然无踪,平滑的断口闪着乌铁般的狞光,可惜再无刃尖,宛若猛虎失牙。

他在这枚仿製品中所掺玄铁,其价可供一处流民邨屯大半年口粮,若再提高比例,剑的重量将产生微妙的变化,对惯使此剑的剑主来说,决计不能毫无所觉。

在其他四枚剑片里,则分别使用了珊瑚铁、乌金等异质,以重现昆吾剑刃的坚韧。这已是傲视东洲的绝顶技艺,但邵咸尊很清楚自己并未成功,若非熔掉兵刃无助于解析合金配方,他极想把昆吾剑投入熔炉,看看铸造此剑之人到底用了什么材料,才能成就出如此逆天的作品。

他是从昆吾剑入手之后,才安排此间进行仿製的,白日里邵家主的行程满檔,四处奔波,只能利用深夜无人之际,动手赶工。

以工时及完成的赝品质量来看,世人对“文武钧天”的推崇实非过誉,至少流影城的屠化应就没有这样的本领,能在压缩至极的时限内,復现如斯。

但邵咸尊只觉得挫败而已。

再给他三个月……不,就算是三年的时间,全心投入,构成昆吾剑体的合金成分不幸拥有无限种可能性,一一嚐试,不知伊于胡底,还不如直接找出铸剑之人,拷问秘方省事。

邵咸尊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无意要求自己于仓促之间,破解昆吾剑的秘密,但只要能留下此剑,假以时日,总能有个圆满的结果。为此他需要一柄在重量、外型上无懈可击的“昆吾剑”,拿来向剑主染红霞交代。

这对邵咸尊而言,本非难事,问题就出在昆吾剑的暗金剑身之下,那股银河淬洗般的隐约星芒,即使对光转动,也试不出固定的呈现角度,无法确知何时何地、何以能见,但确实存在,总能见得。

以邵家主对冶金材质钻研之深,在使用异质铸兵的领域里,号称当今武道第一人,也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但毫无疑问,只要染红霞不是个笨蛋,慢则十天半个月,快则拔剑出鞘的剎那间,便能察觉邵家主交还的乃是一柄赝品,这险他决计冒不起。

邵咸尊难得对着自己的作品生闷气,以致未听见门外的脚步声,直到闷钝的叩门声响将他唤回神。

包括真妙寺小院在内,他在越浦城中有多处据点,有的是当年筹谋大事时留下的,也有在他掌握青锋照、成一派宗主后,为行事方便所布的暗桩。

这种隐密行事的风格与技巧,毫无疑问得自“御”字令的启发,但邵咸尊并未将之併入御字令系统,而是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