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2 / 2)

加入书签

承恩公府的长公子,太后内侄。”中帐内, 这夜篝火彻夜未歇。酒过三巡,众人退去,皇帝招来陈将军, 他对母家一应外戚感情疏淡, 唯独只对着这位母家表兄弟十分看重。“云起这两年在北境可谓是劳苦功高, 北边可还安好?”案前摆放着一碟碟新烤出来的炙肉, 皇帝虚握着酒盏, 语调温和问他。陈将军自不敢居功自傲,道:“回禀陛下, 自安阳一战北胡损失惨重被驱赶回了雁门关外, 这两年他们王庭老王离世, 内部自相残杀争夺两载,如今分做两个王廷, 好几派势力, 实力早已大减不成气候。”尤记当今皇帝初登基那年, 南应趁朝廷往北境出兵,便趁机屡次袭击边境。那几年苦于国库空虚, 南北兵力调派不及, 皇帝只能让步, 只能朝中许多事情睁只眼闭只眼。后面局势慢慢平稳下来, 亦离不开云起之功。替他坐镇朝廷,后两年朝中缺武将, 又亲自前去镇守雁门关。皇帝心中自是感激这位表兄恩情。二人如今虽一君一臣,却也相谈甚欢, 并未因为身份不同有了生分。陈将军言语间颇为恭谨, 皇帝说道:“今日你回朝,与朕间不该再有君臣之礼, 一切如旧时便是。”陈伯宗亦是不再客气,款款而谈,说起雁门关布防,聊起北境近状,最终落在南应上。皇帝年轻气盛时,心中觉得祖父父亲骨性温和,才叫那群丧家辱国,龟缩到黔南的正统之君屡次欺辱到跟前来。那时的天子觉得,若他登位必会率服万军,控弦百万,叫万境臣服。可如今他真的成了君主,才明白祖父父亲的不容易。常年征战,赢回的是不值一提的贫瘠土地,损失的却是数万百姓骨血。边境早已十室九空,难寻男儿。朝廷,黎民百姓需要休生养息。“是以,陛下便应下南应议和一事,不打算乘胜逐去?”陈将军对着皇帝是少年时同一营帐出来交情情谊,也只有他才敢问出旁人不敢问皇帝的话来。烛火笼在皇帝面上,映出他眉骨挺越,线条分明的侧脸。他淡声道:“知朕者,怕是只有你了。”陈将军几不可见的笑了一声,他总记得当年那个说出以战止战,以杀止杀的少年将军。他以为,皇帝不会放过这等时机。“臣来时便听在传前朝余孽的事儿,都道是在京畿作乱惹怒了陛下,叫陛下迁连南应,连原本该入主中宫的南应公主也另行赐婚去了。”皇帝对朝政之事,对四军动向了若指掌,可这等民间谣言却从没落来他耳中,他倒还是头一回听这等话。“到处都传,臣来时还觉得奇哉,这些前朝叛党藏了二十多年,一直没露头,如今如何趁着南应和亲这节骨眼上蹦出来?莫不是不愿叫公主入后宫不成?”皇帝听闻,便道:“还真叫你猜对了一些,南应那边传回的消息,只恐是他们内边自己人起了纷争。”陈伯宗亦笑道:“二位公主前朝血脉,又是周道渊的女儿。如何能入陛下后宫?这群人当真是稀里糊涂的,便跟着乱传消息。臣倒是听闻太后也盼着南应公主入宫?太后想必心急陛下的身后事儿,才如此急的糊涂了。”皇帝面色平静,“你比朕还大了一岁,着实不小了。此番你回来前,太后都朝着朕耳边念叨过几次,你回来正好,顺便将婚事也一同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