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左京之神采飞扬】(9)(2 / 5)

加入书签

好说,或许是筱薇习惯了而没有留意,但做作为细心的母亲,箐青还是很有必要认真地叮嘱下女儿。但箐青没有说太多,只是嘱咐筱薇放学后在校门口等着他就可以了,轻易不要再去左京的班级打扰他,尤其是平时绝不能影响到左京的学习,否则不只是京哥哥不会喜欢她,连干爸干妈也不会喜欢她了。岑箐青简单的几句话还真见效,此后岑筱薇竟真的轻易不再去班级找左京,而是改成每天放学后在校门口乖乖地等着左京一起放学。在岑箐青的心里,当初求爱宇轩哥而不得,如今在小左京身上,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左宇轩。能看到‘小宇轩’一天天长大,身上越来越多宇轩哥的神采,岑箐青怎么能够不喜欢?箐青自己没能嫁给左宇轩此生深以为憾,但愿筱薇能嫁给她京哥哥,一生相伴。所以岑箐青在筱薇很小的时候就愿意带着她时常住进左京家里;后来筱薇求她搬来长沙找京哥哥时,箐青尽量克服困难,也要如女所愿,何尝不是她的私心作怪。只是,左京这孩子实在是太优秀了,身体棒样貌俊学习好,将来必是人中龙凤。再看自己的闺女岑筱薇,唉,学习成绩虽说也可以,只是万万不能与左京相提并论的。好在筱薇其它方面都还不错,俏模样也绝对拿得出手,性格还非常好,很粘左京,而左京好象对她也很不错,两个人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倒真的很亲密,希望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只怕将来左京远走高飞,筱薇她跟不上左京的脚步。每念及此,多愁善感的岑箐青都暗自神伤,担心有一天,女儿会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是自己最不愿看到的。入驻长沙一中初中部上学这一年来,注定会成为岑筱薇一生中最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每天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之外,她就盼着放学铃声,一旦响起就迅速收拾完东西,筱薇总是老师之外第一个冲出教室的学生。急急忙忙地跑到左京的班级门前等候,见到左京出来,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书包往京哥哥身上甩,顺势牵起京哥哥的手,高高兴兴一起往家走。后来,有同学取笑两个人时,岑筱薇也知道脸红害羞,没想到左京竟是不以为意,只是说这是自己家的妹妹,对‘风言风语’毫不理会,见此筱薇很感动,同时心里也感觉有一丝甜美。但为了左京不被同学取笑,在校园里时她就不再牵京哥哥的手,而是走出校园后再牵手。二人回到左京家里,就一边写作业,一边等两个人的妈妈下班做饭。当时高中部的老师并不实行坐班制,但教学严谨的李萱诗和岑箐青一直工作很积极,只有在课程不紧张且不讲课时,才商量着抽出一个人提前回家给两个孩子做饭。虽然表面看着李萱诗对左京的学习监管很严格,李萱诗知道,其实左京的功课比较轻松,她自己只是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还都是左京自己摸索出来的,根本不需要李萱诗多cao心。就如同左宇轩当初教左京打拳自由搏击一样,招式是固定的,但左京总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习惯,将某一招某一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一点,就连此中高手左宇轩也赞叹不已,觉得儿子将来不当兵实在是太可惜了。笑话,宝贝儿子学习这么好,李萱诗怎么可能舍得让他去当兵呐。岑筱薇发现,别看平时京哥哥有说有笑的,可一旦开始学习功课,他的神情就无比认真,每次看他认真思索的模样,都令岑筱薇很是着迷,就觉得那模样很好看。所以,每次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岑筱薇也很认真的投入,每次遇到她不会的难题时,到了左京手里都能迎刃而解,筱薇觉得左京的讲解甚至比两位妈妈辅导的更好。在听了妈妈的认真叮嘱后,虽然京哥哥不讨厌自己,但自己也不能过分地粘着京哥哥,更不能影响到他的功课,否则干妈会把自己吃了的。不知道为什么,相比于妈妈岑箐青,岑筱薇更有点害怕干妈李萱诗。于是筱薇不再去左京班级找他,而是改在学校大门口等左京放学。没想到在左京的辅导下,一个学期下来,筱薇的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明显,这令岑箐青非常欣喜。但在左京初三下学期时,他需要加晚自习冲刺升高中,放学比岑筱薇晚,两个人就不再一起放学了。岑筱薇更多的时候去两位妈妈的办公室一边写作业一边等着她们下班或等左京一起放学。左京还不到13周岁生日时,参加了中考。没有令李萱诗失望,左京仍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入了高中,正式成为长沙一中高中部的学生。同时还有一件事情令左家等众人大吃一惊。由李萱诗送走的毕业班里,竟有一个女生考上了令人神往的学府——北京大学,学习工商管理。而且左京见过她很多次。李萱诗培养的这个高材生,是个看上去略显瘦弱,个子高高的漂亮大姐姐,去年每到周末李萱诗有空,李萱诗就会喊她来家里跟着李萱诗补课,从不收费,甚至还在家里与大家一起吃饭,但她似乎很内向,极少说话,低头多抬头少,似乎除了李萱诗和左京,她根本不看别人,也不怎么和别人说话。左京也问过妈妈关于这个大姐姐的情况,但李萱诗从来都没说什么,还严令左京千万不许打扰她学习。左京只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大姐姐叫——王诗芸。只是这个大姐姐自从高考结束后,左京就再也不曾见到过。左京升学考试成绩这么好,可把宇轩夫妻二人高兴坏了。左宇轩和李萱诗还特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已的至亲好友,包括远在京城的首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