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111节(2 / 3)

加入书签

她的丈夫还笑她:“至于么??跟捡了金蛋似的贵重, 不就是些木头玩意儿, 还能当饭吃呐?”

余织娘手指在上面一一抚过,倍加珍惜:“这?不是金蛋, 而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啊!你知道现?在市面上一匹棉布,要卖多少价格吗?”不等丈夫回答她就接口说:“一两,偶尔棉花价贵, 会涨到一两二钱。”

“而这?种新式的织布机,能够把织布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凭我的手艺,还能再快一点。你自己算算, 这?一来一去的,能够多赚多少钱?”

她丈夫唬了一跳,“你别蒙我, 真有这?种好?事?”说着跳起来,要把织布室的门关严实, 生?怕被外人?听了去。

余织娘白了丈夫一眼,“我亲自瞧见的,还能有假?就算刚开始赚不了那么?多, 有个八钱,九钱的价格, 也足够了。”

她看着织布机的眼神,真的在放光, 象征着自己家中,富裕充足的明天。

她丈夫自然也不是算不来这?笔账,一算之下再也忍不住,当即让家人?负责了一切琐事,让余织娘全心全意的织布。

余织娘的手速也不是吹的,的确很快。把她们治好?的成品布料归到一起,统一送到了厂里,

经?过简单染色后,就是能够做衣服的布料。

肖大?人?看着这?些布料,正发愁该如何处理,宋朗旭就给他出了主意,“便宜卖了,让新式织布机的消息,传的越广越好?。”

“光说机器好?,旁人?没见过哪儿能了解?有实打实的,物?美价廉的布匹在市场上流通,这?才是宣传最好?的法子。”

肖大?人?觉得这?个法子不错,立即赞同?。

于是这?批布料被投放到了市场上,在肖大?人?指定的某间?布庄内销售。

酒香不怕巷子深,同?理,有便宜也不怕别人?不知道,听说有一批价格低的棉布料流通,根本不需要多做宣传,精打细算的妇人?们鼻子比蜂蜜还灵,闻着香甜味儿就来了。

她们来了,看过这?批布料的确是物?美价廉,结实耐用,当即抢购了好?几匹,不光自己去抢,还要呼朋引伴,带着亲戚朋友们,一起去抢。

毕竟这?年头,谁家里不是七八口人??光是做衣裳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需要的布料多,价格贵,只能省了又省,才能省出全家人?的分量来。遇上便宜,囤货也是理所当然的。

反正布料放一放也不会坏,就是留着送礼,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东西。

第一批投放的布料,这?才几天的功夫,已经?销售一空,据当时?守着店铺的伙计说,剩下的最后几匹布,来了好?几个人?争抢不下,谁也不让谁,最终伙计无奈,只得把布匹裁成两半,让他们一人?带走一半,这?事才算是了了。

肖大?人?听得咂舌,“就为了一钱半钱的银子,值得吗?”

“当然值得,老百姓攒下一点家业,靠的不就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省吗?为了省下几个铜板,甚至能够走上几里地去买更便宜的东西,都是平常。”宋朗旭想起了那些搭乘公交车,去几里外超市领免费鸡蛋的大?爷大?妈们。他虽然不会去干这?种事,却?也理解大?爷们青年时?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省钱”本能般的汲取。

肖大?人?意外的看了他一眼:“宋大?人?平日?里瞧着,倒不像是出身苦寒之辈。”不论是穿戴还是谈吐举止,全然是一副贵公子模样。

“那是肖大?人?没见过从前的我,小时?候我也只是住在小县城内,贪玩好?耍的一个孩子,家里虽然不穷,但总见过邻居们是如何节约的,还算是了解世事吧。”

他并没有掩盖自己出身的想法。

肖大?人?难得升起几丝敬佩之意,有多少人?在发达后恨不得抹去自己寒微时?的痕迹,伪装自己是天生?的人?上人?,宋大?人?却?能坦然笑之,倾言相告,至少这?种心态就强出旁人?一大?截。

肖大?人?沉默了一会儿,又把话题转移回来,这?次多了几分郑重:“那接下来,宋大?人?觉得该怎么?做?”

“继续放出布料,不再是时?时?都有货物?提供,而是改为一旬一次,过时?不候。”没错,这?是限时?限量营销,勾起人?的欲望。

“再培训伙计的说辞,如果有人?打听为什么?布料这?么?便宜,就直言相告,说是新式织布机厂留下的副产品,所以才能这?么?便宜。”

两相结合,何愁新式织布机不响彻京城呢?

肖大?人?点头赞同?,同?时?想起一事来:“既然这?样,我得催一催江南那边,他们采购的棉花,要快些到了。”

“没错,要看出新式织布机的好?,肯定需要大?量的棉花,供应不能断。”所以他们没有去动京城市面上的棉花,反而千里迢迢去江南收购。第一是质量更好?,二是数量充足。

宋朗旭一边继续跟肖大?人?聊起有没有什么?漏洞,一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