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87节(2 / 3)

加入书签

哪个打工人的工位上,没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再说了,视力要紧。

第?二日带了新的烛台过去?,果然?亮堂了许多,用灯笼一罩,谁也瞧不见,宋朗旭就安心的翻看?从前的旧册子。

别人只?觉得故纸堆里满是尘埃,其实从一些小细节里,能够看?出不少的东西。

比如,对宗亲臣下的赏赐。

电视剧里最常见的剧情就是皇上大手一挥,赏金万两,一整个豪气冲天,其实以古代的提炼技术,上哪儿找那么多黄金去??最常见的赏赐还?是布匹和绸缎,以及银两,布匹是可以作为硬通货存在的。

如果当年丰收,布匹赏赐就会多些,歉收则对应的少些,银两数额相对恒定,但?总体趋势来看?,是呈减少的。

因为现在的银子提炼技术比较落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所?以会出现矿产缺乏的现象。

虽然?也有银票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是只?用于大额交易,信任度不高,百姓更青睐实物。

其实隔壁的夜耀国跟崔国,地?广人稀,矿产丰富,要跟他们交易矿产是完全可行的,但?也不知道是谁阻拦,三?个国家之间很少互通有无,都?是各过各的。

唉,宋朗旭摇头,互相补足短板难道不好吗?

但?涉及到这些政策,他是做不了主的,只?能悄悄在心里反复思量。

临近中午时,沉寂的翰林院就变的活泛起?来,有人是家里送饭来,有人去?组团去?附近的茶楼点餐,再平分,为了融入其间,宋朗旭没让家里人送饭,而?且跟着?魏侍读一起?去?附近的茶楼混饭。

席间的都?是翰林院的前辈,不说学识,在阅历上肯定比他强,宋朗旭也不做声,只?有问到他时才说话。

多来几次后?,那些人也渐渐发现宋朗旭虽然?话少,却是言之有物,从不落空。

负责带他的魏侍读若有所?思的说:“你还?挺沉得住气的。”

一般人年少得意进了翰林院,心里热血涌动,必定想?着?大展拳脚,可是哪有这么容易啊?总要撞上几次南墙才知道回?头。

宋朗旭只?是微笑,“看?看?典籍,跟同僚们互相交流,也是挺有趣味的。”以小见大,这些日子他学到不少东西,都?记在心里。

魏侍读跟他亲近不少,偶然?还?会把一些衙门之间互相交流的事情让他去?做,宋朗旭也办的妥妥当当的。

魏侍读在满意之余,就难免更随意些,比如这一日,问起?了宋朗旭桌案上的烛台。

宋朗旭忙问:“院里不让带这些吗?”

“倒也没有。”魏侍读和颜悦色的说:“虽然?在院里当值,但?是笔墨这些都?是自带的,想?来也是允许的,只?是先前没有人带烛台而?已。”

蜡烛嘛,能照明就行,还?讲究什么?

那就行,宋朗旭还?以为不让自带办公用具,他一边动手一边解释,“这种烛台比一般的更容易聚光,就显得亮堂,而?且没那么容易失火。”烛台托是盛水的碗状,蜡油滴进里面会被收集起?来,想?泼灭也容易。

魏侍读啧啧称奇,亲自试过后?说,“不错,好用啊。”

宋朗旭便说:“大人要是中意,我就把图纸画下来,供大人参考。”三?两下把图纸画好奉上。

魏侍读笑眯眯收下,隔天就看?到他的桌前放上了新的烛台。

烛台靠近了熏着?眼睛燎头发,离远了又不够亮,新式烛台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随着?时间过去?,翰林院里逐渐开始流行起?这种款式的烛台,可让平时需要秉烛夜读的大人们高呼实用,再也不用担心用烛问题。

听到这么实用,管事干脆去?定做了一批,作为固定的办公用品来发放。

宋朗旭看?着?眼前的一切,一直不动声色。

前些日子,他的格子间终于补起?,两位回?乡探亲的榜眼探花终于来当值了,屋子里终于热闹起?来,他们仨加入了之前的午餐队伍。

有过之前赠送铅笔和笔记本的交情,原禄观察了几日,发现院内到处都?是宋朗旭同款的烛台,他在宋家见过,偏偏没人提名字,在散值后?悄悄问了。

宋朗旭只?是笑,“当初给魏大人看?过,大概是从魏大人手里流传出去?的。不过是个烛台,能帮到各位同僚,就是它最大的用处了。”

原禄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说:“用当然?可以用,但?也不能白占你的功劳,提都?不提一句吧?我听说如果在翰林院用着?好,以后?六部都?要配上同样的东西,这是多大的名头!”一个扬名的机会,就

这么白白没了?换成自己,原禄能气炸。

宋朗旭只?是笑,还?反过来劝他,“我们都?是新人,正是认真学习的时候,些许小事,不足挂怀。”

原禄小声嘀咕,平时看?着?也不傻呢,怎么在关键时刻犯傻呢?好好的功劳都?不要。

殊不知宋朗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