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当公主的快乐你想像不到 第2节(2 / 3)

加入书签

就是很平庸而已。

如果他平淡地过完这一生,说不定能混个“元”、“顺”之流的谥号,但要说“文”、“武”之类的,那就是做梦了。

说起这个原主,他年号天佑,就称呼他为天佑帝吧。

天佑帝他爹是开国皇帝,他是不受宠的庶子。

他本来能做个富贵闲王,结果其他兄弟闹宫变,自相残杀全噶了,兄弟姐妹中就剩他一根独苗,他登基时只有十二岁。

补充一下,先帝在宫变结束后还能勉强支撑着,知道只剩他之后,一口气没喘上来驾崩了。

而天佑帝也确实没辜负先帝的“期望”——他登基二十年,他除了给皇室留下诸多子孙后代外,就没做过一件能让先帝满意的事,反而处处受制于世家和朝臣。

眼看着邺朝在他手里注定转衰,开国皇帝在地府的怨气化为时空穿越的契机,巨佬顾朗和诗怡来了。

说严谨点,巨佬顾朗和他的挂件女儿诗怡来了(划掉)

他没有急着大干一场,而是先收集各种卷宗,召集近臣谈话,通过交叉对比验证,来确认大邺的真实情况。

别小瞧这一步,能巧妙利用文武百官的不同派别,针对性问话,从细枝末节处推理出被掩盖的真相,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他表现得像是心血来潮,间歇性踌躇满志想要当个好皇帝,却又能力有限,寻觅不到方向,让大臣们既欣慰又放心。

谋定而后动,前朝的事情并不着急,得一步步来。

“还有不舒服吗?”

顾朗再用手去探一探诗怡的额头,“这里没有特效药,小孩子身体又脆弱,你可别不当回事。”

这些话,诗怡都听过好多遍了。

她郑重地点头:“知道啦,我会苟住性命的。”

都穿越成公主了,要是夭折于风寒,那得多亏啊。

顾朗看她这蔫巴巴的样子,也有些心疼,但想到古代这糟糕的医疗条件,还是摇头。

“再忍几天,冬季最冷的时节已经快过去,很快就会回暖的。”

诗怡长叹一口气。道理她都懂,可是只能被关在屋子里的日子,真的好无聊。

没有手机,没有wifi,没有可乐……甚至因为她年纪太小,连叶子牌都没得玩!

她只能自己找事做,比如,先搞清楚含象殿这一大群侍女宦官们的职场关系。

如果把后宫比作一个公司,那皇帝是董事长,拥有绝对控股权;皇后是执行总裁,统管诸多事务。

诗怡住在宝庆殿时,顶多算小组组长,底下的两个员工还经常被借调,如今她住到含象殿,算是升任xx事业部总监了,在这个宫殿范围内,都是她说了算。

以立春为首的“二十四节气”,其实不仅仅是侍女,也包含了内侍省派遣的管事女官。

立春,从六品长史,算是部门主管;诗怡年纪还小,含象殿的大小事务暂时由她统筹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长史这个职位有些特殊,在邺朝,它是亲王府内行政事务部门的总管职务。

按本朝例,即使公主出降,也未必都有开府的机会,还要看皇帝是否施恩。

顾朗给诗怡提前安排了长史,就意味着她将来必定开府,待遇还能比照亲王。

如此荣宠加身,后宫之人都羡慕不已。

立夏、立秋、立冬,分别是从七品的司圭、司则与司馔,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事行政部、财务部和后勤部。

诗怡最熟悉的是后勤部,因为关系到含象殿的小厨房,是她的伙食来源啊!

宫中膳食,除了皇帝有专门的殿中省外,其余都由尚食局统一安排。但顾朗又给了诗怡特权,在含象殿另设灶房,满足她一人的口味和需求。

——其实特权又何止灶房,光是这司圭、司则与司馔,就是独属于东宫太子的配置了。

陛下还未立储,倘若是安排给某个皇子,前朝后宫都会因此陷入动荡。

但诗怡是公主,还是险些被冻死的可怜娃,众人只当皇帝格外怜惜幼女,在少数的反对声被压下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说到底,也只是个公主,将来还能翻上天去?

他们不知道,真的能。

至于现在嘛,诗怡就记住了春夏秋冬四位女官,以及贴身照顾她的从九品女史。

嗯,那几位就是她的专属助理了。

至于其他的人,都是流外女史和普通侍女。含象殿还有几个从八品的职位空缺,该提拔谁,顾朗留给了诗怡做决定。

用古人的话来说,这叫“亲自施恩”,诗怡就自动理解成“给员工们升职加薪”。

除了侍女外,宦官也是少不了的。

含象殿被分配了四个内侍,等到诗怡的病情好转了,立春才领着他们过来拜见。

诗怡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最边上的内侍非常机灵,他虽然不敢直视公主容貌,但光听这声音,就觉得公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