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在乾隆后宫躺平了(清穿) 第82节(2 / 4)

加入书签

黄朵朵一愣,复又笑了起来,也没多说什么,道:“也许是看错了吧!”

烟花还是那样的烟花,不过有看烟花时的心境不同,自然眼中的景色也会不同。这次来到圆明园,黄朵朵明显感觉自己放松了许多。她想,她以后定然会在这个陌生的时空生活的很好的。

此时船已经开到了福海,黄朵朵一眼就看到了飘在福海上的河灯,一盏一盏的,让本来晚上黑沉沉的福海霎时明亮起来,随着水面的波动,这一盏盏的河灯也跟着浮动起来,就好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一般。

船上顿时像起来一阵阵雀跃声,不止是妃嫔,就连乾隆也忍不住和身边的人夸赞起来,显然很是满意。

到了蓬岛瑶台,众人下船上岸,刚上岸,乾隆就看到岸上摆了不少还未点亮的河灯,显然这是预备着给妃嫔们放的。不过除了这些河灯外,岸上还有几张桌子,上面摆放着笔墨和一些裁剪过的纸条。

看着这些东西,乾隆不由地挑了挑眉,笑道:“这放河灯朕知道,只是皇后你叫人准备这些笔墨做什么?让朕作诗?”

听到乾隆说要作诗,黄朵朵眼角忍不住抽了抽。

自从来到圆明园后,黄朵朵这下是真见识到这乾隆是多么喜欢作诗了,游园游到喜欢的地方做一首,碰到个节日做一首,高兴了也做一首,晴天做下雨也做,总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诗作。

这诗要是写的好也就算了,但是乾隆的那些诗词……呵呵,也许是她见识浅薄吧,反正她是一点看不出来他做的那些诗词有哪里好的——虽然说每次乾隆的诗作一出来就被周围人夸上天,不知道的还以为李白再世,杜甫复生了呢!

富察皇后不由地笑了起来:“臣妾知道皇上文采斐然,但是这些纸条却不是给皇上作诗的,而是给臣妾等许愿用的。”

“许愿?”乾隆不禁来了兴趣,“你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心愿写在这纸条上,随着河灯放走来祈愿?”

“皇上睿智,臣妾一说皇上就明白了。”富察皇后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臣妾听仪妃说,民间有放河灯许愿的习俗,觉得甚是有趣,所以就让人依样画葫芦做了来,也能增添些乐趣。”

“我?”此时的黄朵朵在听说这些纸条是许愿用的、正在心里想着呆会写什么心愿,突然听到皇后这话,不由地愣住了。

她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就在黄朵朵还一脑袋懵的时候,就又听到一旁的高贵妃笑了起来:“是了,当时仪妃说起这事时,臣妾还夸这个法子好玩,找机会一定要试一下,没想到皇后娘娘真的弄来了,这下有趣了。”

听高贵妃这么说,黄朵朵这下终于想起来,这写下心愿放河灯的主意,还真是那天请安的时候说起中元节的事她提的。

因为没放过河灯,她一时有些兴奋,就把上辈子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说了,却没想到富察皇后还真的听她的话照办了,不由地脸上有些有些囧。

而这时乾隆也看向了她,脸上满是揶揄之色:“朕倒是不知道,仪妃你倒是还挺会玩的。”

黄朵朵被黄朵朵看得越发囧了,干笑了两声道:“臣妾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皇后娘娘会这般上心,倒是给娘娘添麻烦了。”

“罢了,既然备都备了,就不用多说了,来人,伺候笔墨,朕也来试试。”乾隆大手一挥,显然心情很是不错。

乾隆说要试,众人当然不敢怠慢,富察皇后亲自上前伺候笔墨,乾隆接过笔就开始在纸条上写字。

黄朵朵站的远,没看到乾隆写了什么,但是以乾隆的性子,写的估计也是什么“大清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话。

果然,黄朵朵猜的一点没错,还真是写的这个。看着四周的人都在恭维乾隆什么“皇上心系天下”的话 ,黄朵朵只觉得大无语。

这许愿的不放在心里,反而这么大喇喇地展示出来,这许的愿还能灵吗?难怪这大清一百多年后就亡了。

等乾隆放完河灯,终于轮到她们放河灯了,黄朵朵也来到这一张桌子前。

“娘娘,您也有什么心愿?”素月一边帮忙研磨一边问道,神色好奇。

她看娘娘每天都过得挺开心的、也没什么烦恼,不像是有什么求而不得,也不知道娘娘会写下什么心愿。

“既然是许愿,自然是要放在心里的,怎么能告诉你呢?”黄朵朵斜着眼睛瞅了素月一眼,嫌弃地挥了挥手,不耐烦道,“你们离远点,不准偷看我写的,要不然就不灵了。”

素月:“……”娘娘还真信这些玩意能灵验啊!

看着娘娘一脸认真的样子,素月只得默默地退后了几步,等她写好,才走上前。

“写好了,咱们去河边放河灯吧!”黄朵朵拿着写好心愿的纸条,又选了一个顺眼的河灯,带着素月就往河边去了。

眼看着娘娘越走越偏,素月连忙说道:“娘娘,您走错了,这里不是放河灯的地方,娘娘您应该去前边。”

“没错,我就是要在这里放。”黄朵朵头捧着河灯也不回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