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节(2 / 3)

加入书签

“粮食是人的命,你们怎么能吃粮食呢?如果百姓有过,那就怪我一人好了。”然后生吞蝗虫。不久,当地下了场雨,缓解了旱情,蝗灾减弱了不少。于是那一带经常流传这个故事,百姓又给李世民立庙,来歌功颂德。】

【有人说,他的做法可能是作秀,但起码他愿意做,有些皇帝连作秀都不肯。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帝王。】

【其次,他也为蝗虫更改了赋税制度:“遇有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十分损六以上免调,十分损七以上课役俱免。≈ot;

如果遭遇虫灾,那么能减很多赋税。

到了唐僖宗时期,他们宁愿相信蝗虫自杀,也不肯减免百姓的赋税。从两次朝廷治理蝗灾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晚唐是真的没救了。】

【华夏不养无用的神。他们希望李世民在天有灵能够帮他们抵御蝗灾。】

天幕话音落下,众人恍然大悟,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个虫王是这么来的。

直性子的秦琼挠了挠脸,说道:“陛下,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虫王名字真不好听。配不上陛下。≈ot;

不及“托塔李天王”半分霸气。

他天马行空地想,未来,他跟尉迟恭晚上给人守门,李靖托塔,而陛下天天生吃蝗虫……

他们这些人里面,最惨的居然是陛下。

陛下这是造的什么孽啊?李世民曾经去过抗蝗前线,灾民们的哭喊还历历在目,都是一群苦命人。

他倒是不介意这个“虫王”的名字:“爱卿为何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只要能阻止蝗灾,别说虫王了,怎么骂朕都行。≈ot;

文武百官皆是叹服不已。

隋炀帝位面,李渊面色不好:“李靖这厮也能成为天王?”

如今,李靖是隋朝的公

务员,他家世代显贵,亲戚是隋朝名将。李靖本人也常常被夸赞是王佐之才。

事实上,李靖确实有这个能力,他看穿了李渊谋反的意图,所以暗中举报。这一下子可把李渊得罪得死死的。

李渊恨不得现在就抓住李靖,取他项上人头。

天幕继续【咱们继续说李世民的文治。刚刚讲完了虫,现

在讲人。

李渊很想杀李靖,之后也差点杀了他。还是李世民等人为之求情,才保留他的性命。所以李世民看人很有眼光,抽到的基本都是ssr。

其次,隋末的十八路反王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窦建德。李世民大败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没有杀他们,把他们抓回了长安。

窦建德是河北人,他是个大老粗,是个平民阶级。在隋末乱世中,他的父老乡亲饿死在战火中,他愤而揭竿起义。

他和一般的贼配军不一样。

他非常节俭,跟手下的兵吃一样的东西,还约束他们不能烧杀抢掠,甚至还亲自下田耕种。因为河北是他的故乡,他想当河北的保护神。

在这十八路反王之中,窦建德是一股清流,他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是最好的。连李渊都比不上。可他是个平民阶级,出身就是原罪,其他反王都看不起他。窦建德和王世充被押解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劝说李渊不要杀窦建德。

因为窦建德名气很大,非常得民心。一旦杀了窦建德,河北必反。

天龙人李渊表示你说得很好,但是我不听。他们这些贵族造反是可以的,唯独平民造反不可以,所以把窦建德杀了。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担心是正确的,后来,窦建德曾经的手下果然反唐。

在窦建德死后,很多河北百姓痛哭流涕,还给窦建德建庙,他们很仇恨大唐。后来有个胡人叫安禄山,借着河北百姓对大唐的仇恨而造反。

散装的大唐从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见过坑爹的,没见过李渊这么坑子孙的。今天的李世民也在给父亲擦屁股。】

隋炀帝位面,李渊面色青白交加,他现在还在造反前期,还没有去打窦建德。但他知道,如果抓到窦建德,他一定会砍了他。

窦建德什么档次的人啊,也敢跟他们这些簪缨世族一样举兵?

他有些不敢置信那窦建德不过是一介草莽反贼,杀了他之后,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ot;李渊跟其他的世家子弟一样,瞧不上百姓,可偏偏被天幕打了脸,心情烦躁。

十八岁的李世民轻声叹息:“耶耶,你不知道,君若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窦建德如此得民心,如何能轻易杀之呢?≈ot;

放在以前,李渊和李建成对李世民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现在却无法反驳。因为天幕都说了,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确的。

李渊和李建成目光闪烁,一时间说不出话。

李世民说道:“耶耶,倘若来日我擒住窦建德,请饶他一命。既然天幕都这么说了,就不能重蹈覆辙啊。≈ot;

李渊被打脸之后,态度稍稍放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