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节(2 / 2)

加入书签

平不亚于那些著名诗人。

不过拉他们出来,有点欺负乾隆。我们就来看一看清朝皇帝写的诗吧。

康熙也写了很多诗,现存1100首,比李白还多,数量一点也不差。

《澄海楼》:“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日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神方。”

诗词的基本忌讳,康熙一个都没犯。通篇读来荡气回肠。

而且这首诗是康熙十八岁时写的诗,划重点,十八岁,还是个高中生。

乾隆的父亲雍正写得怎么样?

雍正《清凉纪游:入山》:“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爷爷的霸气十足,父亲的文雅闲适。

就连慈禧也写了一句:≈ot;可怜天下父母心≈ot;。

乾隆要想跟那些著名诗人比,得先打过自己的爷爷和爸爸。】

乾隆有些破防了:“……”

啊啊啊!!!混账!他要砍了这个女人的头!

乾隆——大清章总

清朝文人赵翼听到天幕的话,若有所思,看着手头的笔记。他怎么感觉天幕提到的那个爆料乾隆八卦的官员是自己呢?

他曾经在军机处当过官,也写了本笔记,里面有乾隆皇帝的趣事,各种信息都对得上。

他心思一转,赶紧把笔记藏起来,然后给家里供奉的神像上了三炷香,嘴里念念有词:≈ot;多谢天幕老爷没有说我的名字。”

赵翼曾经多次见过乾隆,打过很多次交道,晓得他的性格。

乾隆刚上位的时候学习康熙还算宽仁,中期更像雍正,行事作风非常严厉。

现在天幕如此取笑乾隆,可想而知乾隆有多生气,谁撞上去都没有好果子吃。

要是乾隆知道是赵翼爆料,说不定连他的头都要砍。

赵翼上完香之后,心中的大石落下。

这时,他的妻子和儿女们都鬼鬼祟祟地走了进来,像发现什么大新闻一样。

“皇上写诗真的是这样?皇上真的这么自恋吗?”

俗话说皇权不下乡,有的山沟沟里的百姓连皇上是谁都不知道,可天幕的波及范围太大,所有人都被迫认识了乾隆。

乾隆爷的四万首诗一下子成了整个大清最热门的话题。

他们在明面上不敢妄议皇上,私下里可一点都不收敛。

乾隆面色阴沉。

说句大不敬的,乾隆其实并不觉得爷爷和父亲写的有多好。

因为乾隆最不喜欢言之无物的诗文,比如天天发牢骚的李煜。他也很讨厌那些风流的诗,在他的诗里,几乎找不到一个“酒”字。

在乾隆眼里,什么霸气十足,什么优雅精致,什么哭哭啼啼,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像杜甫那样以诗来记录历史才是最牛的。

只有自己这样的诗,才能被称为诗史,才能让后来的人看到大清的风貌。

在他眼里,自己的诗比康熙雍正的好很多!

他眯着眼睛望着天幕,希望有人跳出来说自己的诗比父亲和爷爷好。

谁知绝大多数人都在夸康熙和雍正。

一时间,乾隆都有些怔了。

他的诗真的有这么差吗……

乾隆不愿意服输,腰杆挺得笔直,冲

着天幕大喊,好像想把声音传达给古青青。

“朕的祖父和父亲受名师教导,才高八斗,非普通人所能及。朕是他们的子孙,你缘何要将朕跟祖父和父亲相比!简直不敬尊上!真是气煞人也!”

纪晓岚尴尬地低头,乾隆爷之前说自己的诗在皇帝里面算厉害的,现在却搬出孝道。看来乾隆爷嘴上不肯承认,实际上也受到那些差评地影响了。

纪晓岚发自内心地祈祷,求求神仙了,让视频赶紧结束吧,给乾隆节留点面子吧。

没看见乾隆爷都快气爆炸了吗?

谁知古青青火上浇油:【可能有人要说了,清朝皇室请了很多师傅,教他们汉学。在这种高压教育中,康熙和雍正的汉文化水平都不差。

拿他们的诗出来,实在有点欺负乾隆了。

说得有道理,那就来看看那些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写的诗。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定乾坤诗》:“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闯王李自成《临江仙》:≈ot;一朝坐上真龙椅,江山难料峥嵘。红颜总会去英雄。角逐山海后,敢闯岂能赢?”

他们写的比不上著名诗人,但起码他们用了真情,又认真写,还不掉书袋。

可乾隆写的很多诗,给人一种感觉,他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就像化妆的时候,什么好东西都要往脸上涂,结果涂成大花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