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节(2 / 3)

加入书签

认,接住了,完全接住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浩荡的空间,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厚重的时间。

哲理是诗歌永远的必杀技,很多诗人穷尽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维

度,可很多人都死在山下。

冷清寂寥的山中古寺,著名诗人贾岛望着天幕,拿着自己的手稿,眼眶含泪。

他曾经写了一句诗叫做“僧x月下门”,在“推”“敲”这两个字之间犹豫不决,想了很久才定下来。

他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被称为诗奴。

“在下花了三年才写了两句诗,而且还算不上优秀。李太白一挥手,就写了两句名烁古今的诗……≈ot;

他含泪,真的想问一句,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吗!

除了贾岛,还有无数唐代诗人望之黯然。

跟李白生在同一时代,注定是他们的悲剧。再怎么璀璨的星,碰到李白都要黯淡几分。

李世民曾经写过一首很知名的诗:≈ot;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ot;,他也会写诗,而且文采不低。

他敏锐地察觉到—————前面的调子起得太高了,很难不虎头蛇尾,太难接了。

至少,他搜肠刮肚,还没想出来合适的诗句。

他像是看到了一道很难的奥数题,很想知道李白怎么解题:≈ot;开篇如此惊艳,后面该怎么接?天幕怎么回事?快把后面的诗文放给朕看。”

紧接着,镜头推移,后面的诗映入眼帘:≈ot;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睛唰地一下亮了,喃喃低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写得好啊!”

“若天下才子都有李白的洒脱,都碰到失败不会气馁,朕就不会愁无人可用了。”

他接着往下看,瞳孔微缩,忍俊不禁:“……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李白真的是……≈ot;

李白觉得沉迷饮酒的自己很不错,比寂寞的圣贤可好多了。太俏皮了,太狂傲了。

他接着往下看,眉头越皱越紧。什么?李白喝着喝着没钱了?

李世民心中有一种预感,难道李白接下来要痛哭自己过得苦巴巴,抱怨唐玄宗了吗?

李世民心中涌起淡淡的冲动,真想给李白打赏点钱,让他接着喝,接着写。

谁知紧接着他看到了最后一句:“五花马,千

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恍惚间,李世民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那个饮酒作乐的诗仙。李白宁愿把身上的宝贝东西都当掉,只为那一口消愁的酒。

那股洒脱的风流豪气仿佛要冲破天际,冲破纸面。

荡气回肠,情感爆发,仿佛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这一刹那,李世民有些明白过来,望着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朕知道他的诗在未来为什么那么受推崇了。”

长孙皇后还沉浸在诗文的世界里,闻言回过神,好奇地问道:≈ot;怎么说?≈ot;

唐太宗李世民:“这榜单盘点了这么多诗人,哪个人的豪气能比得上李白?”

李白的诗像是能给人打鸡血。连他一大把年纪了,都被勾动了少年义气。一腔热血盘旋在心头,无比渴望干份大事业。

没有一个年轻人能拒绝他的诗,或者说,没人能拒绝。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年轻的一面。古稀老人也不例外。

长孙皇后想了半天点点头:“确实没有。”

李世民深深叹息:“天下人才未入我彀!”

我生君未生,君大我已老。他的贞观之治有这么多人才,可偏偏少了一个精彩绝艳的诗仙,他的人才拼图缺失了重要的一角,让他无比遗憾。

他越想越觉得来气,开元盛世明明拥有李白,却没有好好珍惜。都怪李隆基那个混账!

他心头憋闷,连忙打住,为了身体着想,可不能生气了:“来人啊,拿酒来!朕要痛饮三百杯!”

长孙皇后为了养生,很少喝酒,也被这首诗勾起了兴致:≈ot;臣妾也要饮几杯。不知道他喝的是什么酒,才会让他宁愿典当衣物也要续杯。≈ot;

李白没有提自己喝的是什么酒,手下的人只好把最近长安街头流行的酒送了过来。比言廷御酒要辣一点,风味稍差。因为宫廷御酒是给贵人喝的,万一喝坏了身体要背责任。

可李世民夫妻二人一边看着诗文一边喝,简直快乐加倍。

这样下来,李白好像不是在劝好朋友喝酒,而是在劝他们喝酒。那模样像极了美食主播。

不只是他们,无数人看完这首诗之后,都心向往之。

一时间,李白喝的什么酒

李白去的酒肆在哪等话题充斥大唐人民的朋友圈。

很多人被勾起了酒馋虫,长安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