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节(1 / 2)

加入书签

李白当的翰林待诏虽然是个六品官,但是论起权利来,还不如白居易和杜甫当过的八品左拾遗呢,起码这个是正经的谏官。

他想给皇上提正儿八经的建议。

结果皇上表示:≈ot;你就给贵妃写点诗就行了。≈ot;

李白很不高兴,他想当宰相,可不想当梨园子弟一样的弄臣!

而且,李白行事狂傲不羁,为人所不容。很多人经常打李白的小报告。

久而久之,玄宗对李白很不满,于是给了李白一笔遣散费,把他打发了。】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李白的仕途断送了,更重要的是,理想破灭了。这大唐终归不是他想象的大唐,这唐玄宗也不是燕昭王。他的一腔报国之志全都付诸东流。

前途变得无比灰暗。

他的好友拉他喝酒,带他放松。

美酒昂贵,菜肴精美。他却心中郁闷,不想下快,心中无比茫然。

那皇宫中的经历,仿佛一场春秋大梦。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不过他相信,他还有机会。总有一天,他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辅佐君王治理整个天下,然后功成身退。

他喝酒如喝水,醉醺醺地说:“拿笔来!”

有人送来了纸笔,李白挥墨写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天幕中,李白技惊四座,朋友无不惊叹,拿着墨宝爱不释手。周围的客人也惊叹不已。

天幕下,很多观众惊讶不已,眼神不舍得离开片刻。

他们和天幕中的群众演员异口同声:≈ot;李太白难道真的是太白金星转世!?≈ot;

李傲天高义啊!

老年的唐玄宗望着天幕中的《行路难》,思绪流转。恍惚间,时光倒回,好像回到了那次初见。

李白很不容易,明明是个商人之子,却能突破阶级,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到他的面前。

他对于初见非常期待,李白进宫的那一天,他主动前去迎接李白。

他甚至从銮舆上下来,拉着李白的手,寒暄道:“早就听说过李太白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此后,他赐下锦袍,还为李白亲手调羹。那时候,两人当真是柔情蜜意。

是什么时候改变了?有什么契机吗?

李隆基每天要经手的事情太多,而且年纪大了,身上的老年斑都在蔓延。很多事情也记不清了,需要高力士提醒他,才能想起来。

可李隆基毫不费力,就想起了李白的事情。

这时,他才惊觉,他没有忘掉李白,每一幅画面都历历在目。

毕竟,很难有人能忘掉≈ot;谪仙人≈ot;。人这一生很难忘掉惊艳的人。

他也想起了是因为什么赶走了李白,答案是李白的眼神。

李白总是想要跟他谈家国大事,想要致君尧舜,可能是察觉到他不感兴趣,所以李白的一腔热血渐渐凉透。他露出了失望的眼神……

唐玄宗李隆基真想问一句,李白凭什么对自己失望呢?他的丰功伟绩可不亚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帝!

如果李白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可李白的诗文偏偏深得他心。因为在意的人嘴里说出伤人的话,杀伤力总是成倍的。

于是唐玄宗想躲他了。

可他到底还是不舍得发落他,所以给了他好大一笔钱,完好地给他送走了。

李隆基想要的一直是文采斐然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宰相。他身边的宰辅之才旱已够多。李白这样的性子还要磨一磨,他才会真正重用他。

在唐玄宗的眼中,李白会落寞惆怅痛苦,从此性情大变。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篇诗文,希望看到李太白沮丧落魄的样子。

“呵呵行路难,原来他也知道人生在世有多难,我还以为他不知道呢。”

他看着前面,非常满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

“李太白这是把那些诋毁他的人当作黄河和太行山的雪啊。看来他也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李隆基很欣慰,李白终于知道官场不好混,应该好好讨好自己了!

李白的一身傲骨终于折断了!

紧接着,他看向下一句,眼神突然变了。

他喃喃低语:“闲来垂钓碧溪上……他这是把自己比作姜太公?”

他有些难以置信,李白怎么还这么自信,以为自己能比肩姜太公?

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结果往下一看,脸有点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呵呵一笑:≈ot;李太白要把那些让他当不了官的人全部撞碎呀!≈ot;

李白的傲骨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