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节(2 / 3)

加入书签

司马光这一辈子都在为大宋操劳,他活着当宰相的时候,程颐多热情啊。现在人刚死,程颐就冷着脸划清界限了。

人走茶凉,未免太过小人作态了!

司马光曾经还举荐程颐当皇帝老师呢,要是没有司马光,他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抠脚。

他嘴上说着孔圣人的话,一点也不干人事儿。

苏轼于是发动了嘲讽技能:“这又不是孔子制定的礼仪,这是那个乡下人叔孙通干的好事,浑身污垢,和泥里爬出来的一样。≈ot;

叔孙通是秦汉时期的儒学家。苏轼这么说,就是在含沙射影地朝讽程颐像个老学究一样食古不化。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哄堂大笑。

程颐面色涨得通红,咬紧牙关,暗暗记恨。

天幕下,程颐不悦,在心中愤愤地骂了一句苏轼。

他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有道理,苏轼却胡搅蛮缠,真是无耻狂徒!

他仔

细地看着弹幕,希望有人能支持他,谁知这些网友铺天盖地说。

(哈哈,苏轼骂得好!)

(原来苏轼骂过程颐,对不起,我爽到了,更加喜欢东坡了。好活,当赏!)

程颐整个人面色瞬间不好了,眼睛瞪得老大,不放过任何一条弹幕,希望找到一条支持自己的留言,结果一条也没有。

天幕说了他很出名,但好像不是好名声。

他突然有些失去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自己在未来的名声这么差?

不可能啊,他和哥哥编著的学说都是真理啊,没有一个人识货吗?

【后来苏轼又骂程颐是个奸臣。

程颐也回怼苏轼是个搅动风云的纵横家、不搞事心里不快乐。

即使没有这件事情,这两位皇帝的老师最终也会结怨,因为他们的思想差别实在是太大了,都是对方最讨厌的类型。

看事物需要辩证来看。程朱理学并非没有进步性。它是为统治阶级准备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学说的创始人活着的时候没受到什么重视,死后被抬到高位。

可是老百姓就不高兴了,≈ot;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ot;,很多说法都很违反人性。

所以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是负面评论居多,有人说它是个虚伪的邪说,毒害了社会千年。】

天幕下,程颐竖着耳朵,还想听更多东西,结果便听到了一句毒害干年。

他面色唰地一下变得雪白,感情上他不想再听下去了,但理智告诉他,他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毒害的。

可天幕没有继续说他了,话题回到了苏轼身上,毕竟他只是苏轼生活的一个配角,不值得古青青费那么多口水。

他听了很久也没听到自己的信息。

很快,他的一些学生悄悄收拾了行囊,趁他不注意,跑了。

程颐伸手想拦,但想了想,手还是无力地垂了下来,枯坐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他的学说对社会稳定来说很有利,他本来能凭借这个学说飞黄腾达。这些学生跟着他学习是为了前途。

那些追名逐利的学生当然赶紧跑了。

有些心思单纯的学生还想继续跟着程颐学习,他们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为了纯粹的知识。程朱理学是个完整的体系,内容非常多,还是有些真东西的。

可程颐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根本不见人。

他怀疑人牛,孔圣人流芳千古,苏轼青中留名,他溃臭万年吗?

【苏轼惹了程颐,理所应当被他的学生联手报复。

他们又搞了一次乌台诗案,说苏轼不尊敬皇上。

结果高太后比宋神宗好多了,铁了心保下苏轼。

当时还有官员表示不满:≈ot;为什么太皇太后老是要偏袒苏轼呢?≈ot;

高太后嘴上不愿意承认:≈ot;老身哪有偏袒他,他又不是我的亲戚,只不过是因为神宗喜欢他,经常夸他是奇才罢了。”

事实上,高太后连宋神宗的变法都不支持,会仅仅因为宋神宗的几句话保护苏轼十年吗?她是真的非常相信苏轼。

当时司马光死了,守旧党派群龙无首,宰相的位置空出来。

高太后有一次接见苏轼,散会的时候,让侍从把御前的金莲花烛撤下来,送苏轼回翰林院。

这可不是普通的莲花,金莲花烛相送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恩宠。

唐朝的时候,令狐绚,就是李商隐恩师的儿子,也是李商隐曾经的好兄弟。

他晚上被唐宣宗接见,临走的时候,皇上用御前金莲花烛送他离开。不久,他荣升宰相。从此,这就成了一种政治信号。

苏轼马上要升宰相了!

苏轼受宠若惊,可是当宰相有什么用?

当时他们这些守旧党派内部也开始厮杀。苏轼的朋友黄庭坚、秦观……总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