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2 / 3)

加入书签

听!

……

如果罗贯中知道《三国志》的作者居然会如此评价自己,一定会大声喊冤。

“我都说了,我这本书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不要把话本当历史看啊!”

他努力把枯燥乏味的史书写成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他付出了多少,别人知道吗?

光是把三国志这种纪传体史书改编成编年体,就超级废头发了好不好?

罗贯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无数三国英雄好汉的怨念。

他自己正高兴着呢,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幕说他的《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何等的殊荣?!

而且很多弹幕表示是诸葛亮火烧赤壁,而非周瑜,罗贯中的作品影响力可见一斑。

朋友们皆来道贺:“恭喜罗兄,青史留名。”

“苟富贵,勿相忘啊,哈哈。”

罗贯中家境还算可以,父亲是丝绸商人,元末的时候到杭州来做生意。可罗贯中本人对商业不感兴趣,浪迹天涯,流连于市井民间,结识了很多戏曲作家。

他的朋友都是三教九流,没那么多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罗贯中玩得特别开。

罗贯中心中很高兴,嘴上矜持:≈ot;我写的算什么,我师傅写得才算好呢。≈ot;

“施耐庵。”

罗贯中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准备给师傅报喜:“不说了,我要去找师傅了,我正在跟他一起编书呢。”

古代是官本位,因为选拔制度,很多文人诗人是官吏,所以地位高。小说家基本没什么官运可言,属于下九流。

明清时期,小说家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不多。

罗贯中这下是扬眉吐气了。他父亲是商人,属于社会鄙视链的尾端,可父亲也看不惯他写小说,觉得这不是正途,要他去考科举。

谁说写小说死路一条?

写小说也能写出四大名著!

清代文人曹雪芹听到罗贯中写的书是四大名著之一,闭上眼睛,心里说不羡慕是假的。

他家里曾经非常富贵,祖父曾经是天子近臣,深受康熙宠幸。也算是享受了一段风流的生活,可是雍正年间被抄家,全家人不得不回到北京老宅。

至此,家道中落,穷到什么地步呢?

曹雪芹拿起了一块硬得像石头一样的馍馍,端起白粥,用粥配着吃,才能艰难下咽。

如今有食物下肚,饿得火烧火燎的胃才缓缓安静。

这样的饭食还算少的,要不是今天运气好,卖了一副字出去,他还不敢吃这么饱。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曹雪芹囫囵吞完白粥,继续写自己的《石头记》。

邻居路过看到了,觉得好笑:“罗贯中的书那是写得好才能成为名著,就你这模仿《金瓶梅》的书,还能出头?别做梦了!洗洗干净,赶快去考个功名才是。≈ot;

他语气尖酸刻薄,可也是在为曹雪芹考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曹雪芹知道他是好意,摇摇头:“没想着写话本出头,就是写着玩玩。”

普通人不想考清华北大?难道是不想考吗?

清朝《钦定礼部则例》规定了,考童生要查祖宗三代。曹雪芹是罪臣之后,过不了政审。

不知内情的邻居拍拍屁股走了,留下曹雪芹枯坐写书。

曹雪芹在纸上写了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写完之后,曹雪芹深深叹息,日子太寒酸了,他面黄

肌瘦,得了病都得靠硬挺,身体远不如从前,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他倒是不在乎他的小说能不能出名,他只担心自己写不完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故事。

【其实苏轼也不确定这个地方是不是赤壁,所以在词中写“人道是“。

那个地方确实不是赤壁的古战场,但是苏轼这么一写,这个地方就是了。

现在湖北有两个赤壁,一个是文赤壁,一个是武赤壁,苏轼让黄州有了一个文赤壁。

其实别说苏轼的朝代了,就连现代都有很多争议,总共有20多个可疑的地点。这些城市谁都不服谁,都想把赤壁的古遗址定在自己省。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有些城市为了争名人故乡的名头,还闹到了部委那里去。连西门庆的故乡都有5个城市在争呢。

所以没必要在乎赤壁之战到底在哪。

其次,诗人写词往往非常考究,生怕写错了什么东西被读者喷。

苏轼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突出周瑜的风华正茂。

其实周瑜打赤壁之战的时候,都跟小乔结婚十多年了,怎么是刚结婚呢?

可是一错二错,却是那么的精彩,导致后来无数人效仿。

什么韵律?什么典故?这些东西重要吗?写得开心才最重要!

可以说,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