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节(2 / 3)

加入书签

典故。”

欧阳修:“……”

王安石负手而立,冷眼望着天幕,不吝啬地说了一句:“狡诈之徒。在诗文中就敢作假,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老妻笑着说:≈ot;他之前陷入案子,即将被处死,你上奏折,说朝廷不应该杀名士。你都觉得他狡诈了,为什么还替他求情?”

王安石面色微僵,顿了顿,方才说道:≈ot;我那不是替他求情,我是为所有读书人求情。大宋朝从不轻易杀读书人,皇帝不应该替他开这个先例。”

老妻但笑不语,仿佛尽在不言中。

王安石见妻子好像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冷哼一声:≈ot;这排榜单的人根本不了解他,不然也不会把他排上去。”

“他何止狡诈,他还狂妄无知。”

“之前我请他到家里来做客,我写了一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风吹过菊花,菊花瓣落在地上,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苏轼还偏偏觉得我写错了,觉得菊花只会在枝头上枯死,根本不会落在地上。”

“他给我加了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我看他啊,就没看过几朵菊花,还偏偏要来和我罩嘴。活该,现在被贬到黄州去了吧。”

“听说黄州那边菊花也多,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在王安石眼里,苏轼就是个标新立异的大杠精。

远在黄州的苏轼望着天幕,手心有点出汗。

他没想到排到第三的人居然是自己。

他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思想斗争了一会,便接受了这件事情,并且自得其乐。

有一天,能和偶像肩并肩,太棒了。

他笑意盈盈:≈ot;呵呵,看来轼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王介甫看到这天幕,会如何羡慕子瞻呢?

他写诗没有常识,可是一首都没有上榜哦。”

苏轼向来直言不讳,不会把吐槽藏在心里,见谁就嘲讽谁,说是苏小刀也不为过。

他听到天幕说他乱编典故,也不害臊,反正这一切都是写作文需要。

张怀民有些汗颜,也有些好奇:≈ot;他写诗怎么会没有常识?≈ot;

苏轼把菊花的事情说了一遍:“他说风吹黄花满地金,菊花瓣怎么可能落在地上?”

张怀民眨眨眼:“可是黄州这边有一种菊花叫做落瓣菊,风吹黄花确实会满地金。”

苏大胡子手上的动作一紧,差点把胡子揪下来:“真的假的?”

张怀民:≈ot;寺庙里还种了一茬呢,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ot;

苏轼来到花坛前一看,此刻正是深秋,还真是满地黄花。

苏轼陷入沉默,有些尴尬,疯狂甩锅:“咳咳,原来如此,这不怪我,都怪他不跟我解释,有什么误会讲一下,我不就懂了吗?

他真的是寡言少语,害死我了。”

张怀民:≈ot;……≈ot;

【苏轼兄弟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被推荐参加制科考试。面对公务员考试,苏轼的策论依旧写得很好,被定为第三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第二等是虚设的,所以第三等就是第一等。

宋朝的几百年里没什么人能拿第三档,所以苏轼被称为≈ot;百年第一≈ot;。

据说,连宋仁宗看了他的策论,都惊呼此子是个宰相的人选。

按道理来说,接下来苏轼的仕途要一帆风顺了。可惜,他的运气有点背。

他的母亲过世了,他必须得回家守孝。又过了几年,他的父亲过世了。

相当于,他的仕途戛然而止,黄金时间全在老家守孝。

终于,孝期满了之后,苏轼回到了朝廷。宋仁宗已经去世,宋神宗上位。他赶上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为什么要变法?那是因为大宋不变法不行了。

内部,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国库空虚。

对外,宋朝每年向西夏送七万两银子等东西,向辽国送二十万两银子等东西。

军事上,宋太祖搞了杯酒释兵权,从此拉开了大宋武将地位低的序幕。到后来,居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直到打仗的时候,才会让将军领兵。这还打什么仗?】

≈gt;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天幕此话一出,无数世界的人震撼不已。

汉武帝刘彻很难想象这种情况,好奇地问:≈ot;卫青,霍去病,如果朕平时不让你们去带兵,直到打仗的时候,再让你们去统兵,你们打仗能打赢吗?”

卫青和霍去病一想象那个场景,只觉头皮发麻,纷纷摇头,异口同声:≈ot;做不到。≈ot;

卫青生怕汉武帝刘彻也动了这种念头,连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