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节(2 / 2)

加入书签

不久前,他迎来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赵茂。还没等他高兴多久,这个孩子才活了三个月就夭折了。

儿子的去世成了压倒他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场风寒下来,他病倒在床上,奄奄一息,看向床旁边的宦官:“朕看来是熬不过去了。”

宦官泪眼朦胧:“陛下龙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朕自己清楚。”宋哲宗捂着胸口,万念俱灰,对死亡并不恐惧,反而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在位期间,他让西夏臣服,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没什么好留恋的。

他没有儿子,死了之后,兄终

弟及,应该是自己的弟弟继位。

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弟弟了,到时候宰相和向太后会商议决定的。

同母弟弟简王赵似以仁孝出名,是个好苗子,他们应该会选他。

只要不是端王赵佶就好。

端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是非常轻佻,经常和姑父王诜逛花楼,不是明君的料子。

弥留之际的宋哲宗像是想到什么,扯起苍白的笑容:“对了,那天幕又说起什么新鲜事了?说给我听听。”

旁边的宦官如实相报。

宋哲宗赵煦:“哦,不说唐朝,变成说大宋朝了?而且说的还是才女。”

他这一辈子,再没有看过比天幕更新鲜的东西了,虽然已经在等死了,却也有点好奇:“扶我出去看看。”

“陛下,外面风大……”

“没事。”

宦官们将宋哲宗抬到步辇上,来到外面,刚好听见那句。

【宋哲宗支持新法,可惜宋哲宗二十多岁就驾崩了。这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颇有建树。】

宋哲宗赵煦心情复杂极了,果然,他要死了。

宦官立刻跪倒在地:“陛下,天幕妖言惑众,万万不可相信呀。”

“没事,朕都清楚。”宋哲宗赵煦韩笑说道:“天幕夸朕多有建树呢,父皇九泉之下想必也会高兴。”

可就在这时,天幕又说:【很多后人还觉得如果宋哲宗这位猛男如果不早死,那么大宋可能就不会那样了。】

此话落下,宋哲宗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这什么意思?

未来的皇帝不行?为什么?

同母弟弟简王赵似为人颇为稳重,是个明君的料子,他应该不会让大宋走下坡路吧。

紧接着,他便听见了:【宋哲宗死后,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赵佶继位。】

宋哲宗眼前一黑,什么玩意?端王继位?为什么会让端王继位?

等到他听见向太后,顿时了然。

他并不是向太后的亲生儿子,他和简王赵似都是德妃所生,德妃如今还在人世。如果同母弟弟依旧上位,那么德妃一定会被加封,直接威胁到向太后的位置。

糊涂!端王不可以君天下!

端王从来没有接受过一天的帝王培训,而且名声极差,如何能够当皇帝?

宋哲宗赵煦心神大震,脸色苍白如纸,剧烈咳嗽起来,绢布上面绽放点点红梅。

“陛下,太医熬的药来了,快喝药!”

宋哲宗赵煦猛然接过温热的药汤,像几天没吃过饭一样往下喝,每个细胞都在叫嚣着求生欲望。

他要活下来,看看宋徽宗到底做了什么!

听天幕的意思,这位宋徽宗估计做得不好,应该让宋朝走下坡路了。

不过他和父亲强力变法,给宋徽宗留下的是强大的大宋。

即使宋徽宗做得再差,总不可能亡国吧!

宴会上,酒桌全被掀翻,杯盘狼藉,酒水洒落一地。

刚刚口出狂言的文人皆被痛打一顿,鼻青脸肿,捂着腮帮子,敢怒不敢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