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节(2 / 2)

加入书签

【关于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毕竟大唐王朝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唐高宗的父亲通过玄武门之变,才登上皇位。】

【唐高宗自己一开始不是太子,和皇位无缘,最后却脱颖而出,登上皇位。有人戏称他捡漏王,什么都没做,天降一个皇位。】

【对了,也有史学家觉得他腹黑,认为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讲敢做。不是不争不抢,而是善于用弱,大智若愚。采用了不流血的玄武门之变。】

【唐高宗的性格是有所争议的。不管他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兄弟相争,一直都是李家的禁忌话题。】

【至于唐高宗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也不重要。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王勃被最高领导人厌恶了。】

【总之,这就是唐高宗对王勃的第二叹。】

【第一次叹息让王勃飞黄腾达,第二次让王勃坠入深渊。】……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

长孙皇后:“???”

李承乾和李泰:“???”

李世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扭过头去看着长孙皇后,见她也是一脸迷茫,这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东西。

“唐高宗自己一开始不是太子,和皇位无缘,最后却脱颖而出,登上皇位。有人戏称他捡漏王,什么都没做,天降一个皇位。”

李世民满心对李承乾的教诲梗在嗓子眼,上不去也下不来,憋得面色涨红。

所以这发落王勃的唐高宗并不是太子李承乾!

那这高宗到底是谁?

此时正是炎炎夏日,宫殿里温度不低,然而天幕话音落下,气氛顿时降到冰点。

那股冷意仿佛能钻入骨髓,将人冻成冰块。

周围的侍从面对整个大唐最尊贵的家庭,齐齐跪了下来,恨不得挖掉自己的耳朵,好过听到这等惊天秘密。

保不齐要掉脑袋了!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天幕话题的主人公王勃来到了皇宫外,听完自己的未来,愣在原地,呆呆地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思绪放空,怎么也走不动了。

天幕的话好像一盆冷水浇在他身上,把他冻得浑身冰凉。

他还以为自己的游戏之文会获得圣人的赏识,结果不仅没有,反而因言获罪。

这,这简直是无妄之灾呀!

这篇文章,也不是他自己想写的,是沛王殿下命令他写的。从视频内容来看,遭殃的却不是沛王殿下,而是自己这个无名小卒。

他就像刚进职场的大学生,浑身傲气,干净纯粹,看不懂职场里的弯弯绕绕,一头栽进了巨坑,再也爬不上来。

他想着想着,灵魂好像从身体里抽离了,浮在半空中,看着威严肃穆的皇宫。

曾几何时,皇城的主人不是陛下,而是陛下的父亲,太宗文皇帝。

太宗文皇帝驾崩之时,他还只是幼童。

父亲王福畴听闻圣人驾崩,脸上是茫然和无助,反复确认消息的真伪之后,当着儿子们的面,老泪纵横。

他从未见过父亲如此失态。时隔多年,记忆犹新。

父亲那时候的样子,好像天塌了一样。

太宗文皇帝走了,也像是把这群贞观老臣的魂给带走了。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唐还沐浴在太宗文皇帝的遗泽之中,每次提到太宗文皇帝,人们便要流露出一种迷茫又怀念的色彩。

事实上,在很多年后,依旧是这样。

黄巢率领的起义军打到长安,大唐的军人们无心打仗,只想投降。

然而一首《秦王破阵乐》,诸将缄默,百官掩泣。最后重振旗鼓,大败黄巢。

又给大唐续了命。

唐太宗——大唐全民白月光。

宦官已经回过神来,心中觉得尴尬。

王勃这次被宣召明显是要飞黄腾达了,结果现在这么一剧透,这宣召也不知是否是福。

君臣两人在未来好像闹得并不愉快。

他收回思绪,催促道:“莫要走神,快些走,别让陛下等急了。”

王勃被他叫醒,从幻想中抽离出来,迈开脚步,跟着宦官前往皇宫。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走什么神。

或许只是在怀念那个长辈们无法遗忘的贞观之治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