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节(2 / 2)

加入书签

刘娥抬手,轻轻拍着赵祯的后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想补偿李家,但我觉得公主更应该补偿。”

刘娥眸中精光微闪,“若她还能降生在你的膝下,你得好好对她,莫让她再被旁人欺负了去。”

——幼警慧,性纯孝,是个好苗子。

祯儿无子,便意味着造成靖康之耻的徽宗与钦宗并非祯儿的子嗣,而是其他宗室过继来的皇嗣的子孙,但赵宋宗室那么多,在天幕没有给出准确的人名之际,想要找出徽宗的祖先无异于难于登天。

况纵然找到了,不过继这个人,去过继其他宗室子,但其他宗室子的资质就一定好吗?就一定不会酿成靖康之耻吗?

赵宋的官家,赵宋的男人,已被天幕不止一次贬低嘲讽,说他们一代不如一代。

既然赵宋的男人如此不堪,那为什么未来的官家一定要在男人里找呢?祯儿只是没有儿子,并不是连女儿都没有。

“祯儿,若福康公主仍为你的女儿,你会如何补偿她?”

刘娥问赵祯。

赵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声音断断续续,“我再也不会让旁人欺负她。”

“若士大夫们再次弹劾她呢?”

刘娥问得不着痕迹。

士大夫三字狠狠触动赵祯被天幕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心。

“士大夫?”

赵祯抬手擦了擦眼泪,温和面容陡然蒙上一层狠厉,“他们误国更误了我的女儿,我怎会再相信他们的话?!”

作者有话说:

伸出试探的小脚脚,大概还剩几章就完结了~

回头一看,我居然一口气写了五十多万字,我真棒!

刘娥

放手一搏。

“如果咱们的官家是位杀伐果决的铁腕君主, 在官家无后公主聪颖又得太后精心教导的情况下,官家或许能力排众议立公主为皇太女。”

“但没有如果。”

“咱们的官家懦弱没有主见,连士大夫们弹劾公主的压力都承受不来, 又怎能做到不顾一切也要立公主为储君的事情来?”

曹玮长长叹气,“立女子为储君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是与宗法为敌, 与天下士大夫们为帝, 莫说官家能不能承受得住来自天下人的压力, 单只说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只怕官家在梦中都不会想。”

“太匪夷所思,也太天方夜谭, 这不是官家敢想敢做的事情。”

“狄将军,我劝你还是歇了这种心思。”

曹玮闷头饮茶。

他如何不知道狄青心里在想什么?

他在害怕太后崩逝之后人亡政息, 士大夫们重新得势, 而武将们则退回备受士大夫排挤构陷的位置,燕云十六州纵然收回, 也不会成为大宋继续向北方扩张的屏障,反而会因为不懂军事的士大夫们的干涉和官家昏聩再次落入辽人之手。

真宗能做出战胜之后给辽人送岁币买平安的事情来,作为真宗的儿子的仁宗,未必做不出这种事。

而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手的士大夫们, 则必会在这件事情上也要占据话语群,然后用他们神奇的脑袋做出一些让武将们眼前一黑的事情来。

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 还是为了大宋的将来,狄青都会想办法让太后的政策延续下去,让不懂军事的士大夫们不要再对武将们指手画脚, 也让一代不如一代的赵宋男人们远离官家的位置。

——男人不行, 那便换女人试试。

男人的官家们出了徽宗钦宗, 出了靖康之耻这种奇耻大辱,女人官家们再坏也坏不到这种程度。

既然女人官家们再坏也坏不到男人官家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不剑走偏锋,试一试将女人推到皇位呢?

——同为女人的刘娥刘太后,她做得便比男人官家好百倍。

“扪心自问,我也曾动过你的这种念头。”

曹玮道,“可惜,咱们是大宋,咱们的官家更不是铁腕帝王。”

“官家不是铁腕帝王,但太后是。”

狄青凌厉眉目轻眯,“太后有称帝之心,对于士大夫们来讲,这是僭越,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古往今来,莫说女子登基为帝,就连临朝称制的女人百年之后都会遭到清算。”

“西汉的吕后,满族皆灭,子孙无存,甚至被废去祭祀,被废去皇后之位。”

“再看东汉,邓绥邓太后乃古今皇后第一人,但她死后又得了什么好下场?不一样被执政者清算,落一个宗族被灭的下场?”

“唯一例外的人是武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