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节(1 / 2)

加入书签

“她们俩谁先生下皇子, 便立谁为皇后!”

天幕之下, 大宋百姓一头雾水。

——不是,官家立皇后这么儿戏的吗?!

士大夫:“……”

这么荒唐的剧情是谁想出来的!

真宗虽昏聩了些,但不至于在立后的事情上这么荒唐!

武将保持沉默。

——他们哪敢对官家的事情指手画脚?

不过再怎么不指手画脚,他们对真宗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那是一位与圣明天子没什么关系的官家,生平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立如今的太后为皇后。

立后既然是真宗一件最正确的事,那便说明立后之事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拍脑袋便决定的。

——天幕在胡扯,真宗绝不可能说出谁先生下皇子便立谁为皇后的话。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真宗爱美色是众多周知的事情,但掰着手指数一数真宗的后宫,哪有什么叫李妃的人?

“李妃?”

赵祯眉头微蹙,问身边伺候的小宫人,“父皇身边有叫李妃的宫人吗?”

小宫人瞧了一眼赵祯,又飞快收回视线,一边给身后人使了个眼色,一边摇头回答赵祯的话,“没有。”

身后之人悄然离开宫殿,快步向刘娥所在的地方狂奔而去。

杨太妃抬手遣退来报信的小宫人,脸上满是担忧,“姐姐,李美人的身份怕是藏不住了。”

刘娥手持御笔蘸朱色,不甚在意,“藏不住便藏不住?”

“有什么好担心的?”

“狄将军,官家不会为了这位李妃与太后娘娘闹起来吧?”

亲兵心有戚戚,“如果这样的话,咱们还能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应该不会吧?”

“太后已降诏,由曹将军为主帅,狄将军为先锋,三日后出兵北伐。”

“现在什么都准备好了,总不能为了这件事便让大军按兵不动吧?”

“那可不好说。”

“太宗真宗做的荒唐事还少——”

“闭嘴!你不要命了!官家都敢评价?!”

狄青扫了一眼亲卫,叽叽喳喳的亲卫们瞬间安静。

“将、将军,属下不是有心的。”

评价官家的那个亲卫期期艾艾认错。

狄青声色淡淡,“三十军棍。”

“是。”

亲卫连忙退下。

其他亲卫你看看我,我看看,最后推出一个胆子比较大的亲卫。

胆大的亲卫看了又看狄青的脸色,小心翼翼试探道,“将军,咱们——”

“先去寻曹将军。”

狄青微眯眼,声音低沉。

“太后已降诏,三日后出兵北伐。”

曹玮将狄青一行人迎进府,开门见山道,“而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纵然官家与太后闹起来,也不能更改大军开拔的时间。”

“那便好。”

狄青稍稍松了口气,“既如此,末将便按照将军的命令来安排。”

“无论谁来寻末将,末将的计划都不会为之更改。”

然而话音刚落,他忽而发觉主位上的曹玮欲言又止,刚刚放下的心再度提了起来,皱眉问了一句,“既不会影响大军出行,曹将军又为何满腹心事?”

“此前太后有意亲征的事情已被我飞信告知边疆将士,将士们无不期待,士气空前高涨。”

曹玮叹了口气,“而今天幕将她去母留子的事情全盘托出,官家再怎样好性,可当牵扯到自己亲生母亲,官家还是会与太后大闹一场。”

“官家与太后大闹,其结果无非两个,一个是太后娘娘趁现在此时威望甚高,废官家而另立新君。”

“另一个便是太后做出妥协,安抚官家,追封官家的生母。只是如此一来,太后的权柄必会大大削弱,一个不能大权独揽的太后娘娘,若前线战事受挫,她还能力排众议让我们继续北伐吗?”

狄青眼皮狠狠一跳。

——他也在担心这件事。

曹玮抬手掐了下眉心。

他比狄青年长三十多岁,历经太宗真宗两朝,算上太后执政的这些年,他已是三朝老臣,若非大宋重文轻武极度打压武将,他这样的家世又这样的战功,必会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

可正是因为武将在大宋不得重用,又因为士大夫们党争夺权,他这位武将成为党争的最大受害者,明明战功卓越,却一贬再贬,最惨的时候被贬到流放地,过着茹毛饮血的蛮夷生活。

多年的官海沉浮让他太清楚执政者对政局的影响,若是在平时,执政者左右不定,民生政策便会随之改变,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给盛世太平画上短促的休止符。

对于延绵百年的王朝来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能保证一个朝代永远是圣明天子?

纵是明君频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