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节(2 / 3)

加入书签

【所以太宗皇帝杀李君羡这件事,真的不能怪太宗皇帝糊涂。】

【无论谁坐在太宗皇帝的位置上,谁都容不下李君羡。】

【对比其他皇帝,太宗皇帝已经非常大度甚至宽容了,心里念着旧情,没舍得杀他,最开始也只是把李君羡调离长安,是后来李君羡自己跟妖道攀扯不清,这才被御史们拿到把柄,这才有后来的太宗皇帝降旨诛杀李君羡的事情。】

【所以up主个人觉得,太宗皇帝在这件事情的做法没毛病,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已经做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有情有义,但又果决干脆。】

天幕之上,小宫人一路小跑,向太宗皇帝报信,“圣人,李君羡已死。”

“知道了。”

太宗皇帝微阖眼,声音比方才低沉,“厚待他的家人。”

天幕之下,天后眉头微动。

恍惚间,她明白自己与太宗皇帝的差距在哪里。

——太宗皇帝有雷霆手段,但也敦厚仁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对他来讲绝对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融在他血液里,刻在他骨子里的行为准则。

所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3也不过如此。

天后静了一瞬。

片刻后,她淡淡吩咐上官婉儿,“去,准备小秤软垫给诸位大臣与宗室。”

上官婉儿有些意外。

——向来铁腕治国理政的天后怎会有这般好心?

但作为天后最为信任的心腹,她太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天后吩咐,她便去做,不问缘由与结果。

“是。”

上官婉儿颔首,起身让小宫人们去准备。

不一会儿,小秤并着茶水点心被小宫人送到朝臣宗室们面前。

且上官婉儿做事向来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天后有意向朝臣宗室们施恩,她便做到尽善尽美,不止这些东西,连茶水乃至提神醒脑的熏香都被小宫人一并送过来。

“这、这是天后的意思?”

被棺木里躺着的天皇李治与天后联手折腾得够呛的朝臣们有些不敢置信,瞧了一眼殿内面沉如水的天后,不敢去问天后,便拉着小宫人偷偷询问。

小宫人抿唇一笑,“是天后的意思。”

“太宗皇帝知人善用,御下仁善,咱们的天后也是如此。”

“……”

你怕不是在骗我们!

——天后跟仁善二字有什么关系!

必是看到天幕之上的太宗皇帝哪怕过世多年,却依旧得人敬重,所以才勉为其难施恩于他们,好叫他们知晓她也不差,脸面上的活儿还是愿意做一做的。

比如说,在他们跪了半日之后给他们小秤并软垫,省得他们熬不过去一时昏厥,叫外人误传她在先帝灵柩前刻薄朝臣宗亲。

都是邀买人心的手段。

朝臣宗室们极为看不上眼。

但看不上眼归看不上眼,跪得浑身发酸发软的身体还是非常诚实的,众人十分不客气地从小宫人手里接过东西,把小秤软垫往膝盖下一垫,再嗅着提神醒脑的熏香,恩,他们又活过来了!

——又能神采奕奕看太宗皇帝了!

天幕之上的太宗皇帝如此英武,他们也得打起精神来,让太宗皇帝看看他走之后的朝政百态。

——当然,要是能把天后一波带走,那是最好不过了。

若是实在带不走,他们也不强求。

他们可以退而求次,请求太宗皇帝训斥天后一番,让天后收了摄政甚至篡夺李唐江山的念头,眼下的九州万里正是太平鼎盛之际,容不得天后做窃国之贼。

天后若想坐拥天下,可以去征战,可以去开拓,可以与太宗皇帝一样去马背上定江山。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信服她,发自内心推崇她,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先以美色勾引先帝,再以孝道压着新圣人,投机取巧把贞观之治后的盛世果实摘了去。

【说起太宗皇帝,这里就不得不说两个小插曲,这两个小插曲很能体现武皇的性格,up主觉得可以重点谈一谈。】

【一个是武皇初入宫与母亲杨氏告别的事情,另外一个是武皇入宫之后与太宗皇帝相处的事情。】

【咱们先来看武皇与杨氏告别。】

【十四岁的武皇因“容止美”被太宗皇帝选中,与母亲辞别,启程入宫。】

天幕之上,少女时期的天后收拾行囊,准备入宫。

她的母亲杨氏跟在她身后看着这一切,忍不住泪水涟涟。

“二娘,你才几岁?如何能应对宫里的凶险?”

杨氏拉着少女时期的天后,眼睛哭得跟桃似的,声音哑得厉害,“你这一走,叫阿娘可怎么放心得下啊!”

少女天后忍俊不禁,“若是天子昏聩,入宫自然凶多吉少。”

“可如今天子圣明,入宫侍奉天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阿娘又何必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