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章 本官不希望有人手脚不干净(2 / 3)

加入书签

的府城。

真当这些地方官府都是纸糊的吗?

显然,不是。

问题都是出在这些官员们的身上。

旁边的房玄龄看出了吕布脸上的不耐,便直接打断了这些官员们对吕布的吹捧;“好了,众位对吕将军的敬佩之意,本官都明白。”

“不过,眼下可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吕将军已经带着三千铁骑剿灭了燕州境内的所有暴民反贼,平定了燕州内的叛乱。”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赶快安抚好整个燕州的百姓,绝不能再出现这样的暴乱。”

“尤其是那些之前旱灾严重的地方,要加倍的赈灾救济百姓。”

“本宫这次受皇上重托,全权负责督查赈灾一事。”

“本宫不希望再看到哪个官员致百姓于不顾,最后导致百姓揭竿而起的事情发生。”

“如果谁敢懈怠,就别怪本官对他不客气。”

房玄龄扫视着大堂内下面的这些燕州官员,冷声的说道。

现在燕州的乱局刚刚平定,正是朝廷找回民心,收拢民意的机会。

要是在这个时候,再有官员置百姓与死活不顾,激起民变,那可再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房玄龄要先把丑话和燕州的这些官员说清楚。

燕州这些官员听到房玄龄的话后,脸色都是一肃,相互的看了一眼。

崔颢作为燕州的知州,燕州最高的官员,自然第一个出声道;“房大人放心,下官带领燕州所有官员一定听从房大人的安排,全力协助房大人赈灾。”

“不过,北方四州大旱,燕州的旱情虽然要比其他三州之地要略微轻一些。”

“可需要的赈灾银还是不少,燕州如今的情况房大人你也看到了。”

“州府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钱粮赈灾,不知朝廷这次给燕州下拨了多少赈灾银?”

崔颢看向了房玄龄。

想要赈灾救民,那就得需要钱粮。

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崔大人放心,户部已经做好了一份有关北方四州的赈灾计划。”

“燕州所受旱灾影响的程度,户部也作了一份估算。”

“朝廷给燕州下拨的赈灾银是八百万两,应该足以赈灾救济燕州所受旱灾和战乱影响的百姓了。”

房玄龄看了一眼崔颢说道。

燕州是北方四州旱情最轻的一个,有八百万两足以整个燕州赈灾救民。

听到房玄龄的话,下面燕州的这些官员眼睛都是一亮。

尤其是那‘八百万’这个数字,让其中一大半官员的眼睛都是锃亮锃亮的。

不过,这些官员很快便掩饰了过去。

尽管这样,还是没能逃过房玄龄的眼睛。

房玄龄扫视了下面这些燕州的官员一眼道;“这八百万两是朝廷拨给燕州赈灾的,本官不希望有人手脚不干净。”

“都听明白了吗?”

房玄龄扫视着下面的这些燕州官员。

这些燕州官员闻言,齐声回到;“房大人放心,下官们明白。”

在地方官场上混迹了怎么多年,这些燕州的官员又怎么可能不明白房玄龄的意思呢!

不过,明白归明白,说归说。

但听不听,手脚干不干净那就不得而知了。

“那就好,那就都赶快下去筹备赈灾一事吧!”

燕州的反贼既然已经全部剿灭了,那么这赈灾救民就得立马提上日程了。

房玄龄可不想因为赈灾不及时,再出现什么乱子来。

在这些燕州的官员离开后,房玄龄看了一眼旁边的吕布道;“怎么?刚刚看你不习惯这些人的吹捧?”

“哼。”

“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如果他们真为百姓朝廷着相,燕州的情况也不会乱到现在的地步。”

“难道你还真相信他们刚刚说的话不成?”

“我可是刚刚看到这些人,在听到那八百万两银子的时候,眼里那是一个劲的放光。”

吕布扫了一眼这些燕州官员离开的背影冷哼了一声,看向了房玄龄。

吕布可不相信,连他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这位被皇上封为钦差大臣的房玄龄会看不出来。

房玄龄听到吕布这些话后,淡然一笑;“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跟他们说的很清楚了。”

“他们要是想找死,那谁也拦不住。”

“阎王难劝该死的鬼。”

“再说,我也从来就不相信他们。”

房玄龄淡笑的说道。

房玄龄是什么人?

这可是房谋杜断,青史留名的人物,登上凌烟阁的人杰之一。

这样的人物能轻易信得过别人才怪。

吕布一听,眼睛一亮,直接站起了身;“什么时候动手?”

“我吕布早就想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