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二章 公开理论《自然》快讯报道帕森斯的末路(2 / 4)

加入书签

晚,但林教授的团队,也有了同样的发现,所以我才决定和林教授一起公开实验消息。

下面就请林文基教授,来公布消息吧!

王浩很给林文基面子,让林文基来公开新的发现,主要是因为他来公开消息,林文基可能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林文基满是感激的看向王浩,随后带着激动说道,我的团队在研究叠加力场的时候,发现金属物质通过叠加力场边缘,会出现短暂的磁化反应。

我很确定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只是没想到,王浩教授的团队早已有了同样的发现。

他确实是满心的感激。

一般的实验研究来说,第一个发现才叫新发现,荣誉也只属于第一个发现的团队。

第二个发现的团队或个人,不会得到任何的荣誉。

现在王浩拉着他一起上台,等于是把荣誉分享给他,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王浩则是根本不在意,拉着林文基一起公开消息,也是提前想好的事情。…一则是为了展示出不贪图成果的做法。

另一方面,林文基的团队再怎么说也来自阿迈瑞肯,分享一点不影响的荣誉过去,也是向其他团队展露出合作的诚意。

等林文基说完了实验发现以后,王浩则是补充说道,实际上,并不是只有金属物质才表现出磁化反应,很多其他材料也可以,只是表现出的磁化反应微弱。

这一句话其他人都懂了。

林文基的团队只检测到金属物质的磁化反应,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技术不足。

王浩的研究团队能够制造更高的反重力场,叠加力场边缘‘强度,更高,就能够让其他材料也表现出磁化反应。

台下的很多团队也琢磨起来,叠加立场边缘引起的物质磁化反应发现,和菲利普-罗雷尔公开的高磁场影响反重力场偏移不同。

后者,想要复刻肯定不容易。

前者要复刻就容易太多了,甚至说只要制造出足够强度的叠加力场,就肯定能够复刻出实验。

在场的团队掌握的反重力技术,绝大多数不比林文基团队差,他们都可以轻易做到。

其中有不少人都想着回去一定要试一试。

王浩

继续道,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甚至说,我们还完善了相关的基础理论。

这个说法让台下很多人惊讶了。

王浩并没有在意其他人的反应,而是继续道,下面,我就论证一下,叠加力场边缘引起物质磁化反应的原理。

好多人听罢都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仅仅是公开实验发现,他们可以认为是研究过程中碰巧发现的。

现在王浩直接说明要公开基础原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肯定是深入研究了很长时间。

但是,问题来了。

既然已经摸透了基础的理论,直接发布成果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说什么合作研究?

王浩开始讲解起来,物质被磁化,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原子内部承受更高的湮灭力,导致一系列反应。电子则被挤压跳转。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原子的图形,旁边点上了几个小黑点,也就代表了电子。

当受到更高的湮灭力的作用时,原子会趋向于形成更稳固的形态。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会增强,也就导致电子会向内跳转……

电子跳转,并不会引起磁化反应,但当强湮灭力消失,回复到源看来的强度,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的回转……

这个过程才让物质发生了磁化反应。

磁化反应也是存在上限的,这主要受到电子运行轨道影响,跳转,并不是平移……

研究的后续内容说明的是物质磁化反应存在上限。

比如,某种物质受到强度为5的湮灭力作用,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和受到强度为6,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是相同的。…但是,当湮灭力强度超越一个上限值,物质受到的磁化反应又会进行下一步的跳转,也许一下子就翻了几倍。

任何物质在强湮灭力作用下,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并不是连续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跳转波动。

某些区域会逐渐增加,某些区域会放空,某些区域则会固定不变。

这和物质基础的原子组成、电子分布有关。

在说明了基础的理论后,王浩给了众人一段时间消化,还回答了几个提问。

他随后就进入到主体内容,所以,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数据,针对很多物质的磁化反应,已经不同强度叠加力场效应,都要特别做实验研究。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以此进行分析。

这对于强湮灭力对于物质作用的解析至关重要。

当王浩正认真说着的时候,台下很多团队都已经反应过来。

叠加力场边缘效应,某种程度上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