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国师帮帮忙_172(1 / 2)

加入书签

尉迟恭哂道:“不会。”

千军万马中,尉迟恭杀进杀出,犹入无人之境,就像在练兵一般轻松,片刻后又调转马头,喊道:“跟上!再杀回去一次!”

玄甲军从西面八方涌来,朝着尉迟恭集合,这一刻吕仲明豪情顿生,睁开双眼,看着面前的战场,在马上颠簸,朝突厥大营杀去。

“你上过战场吗?”尉迟恭朝背后的吕仲明问道。

“很少。”吕仲明答道。

他确实是纸上谈兵,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死攸关的一刻,这一夜,跟随尉迟恭一起作战,坐在他的马鞍后,令他想起尉迟恭曾经在洛口仓内,住在瓦岗寨前,朝他说过的,自己的道。

数以万计的生命,每一个士兵,都有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最终在这么一场战争中便灰飞烟灭,付诸战场。

吕仲明真实而强烈地感觉到这一幕。

“从小到大,差点死去的机会有许多次,让我总觉得,有一天会牺牲在战场上。”尉迟恭沉声道:“你觉得呢?”

吕仲明没有说话,他们冲过了突厥人的第一道拒马桩,大火烧了起来,尉迟恭又道:“仲明,我不像你爹,你爹觉得自己永远也不会战败,战败的结果,就是死。”

“对。”吕仲明喃喃道。

这一夜漫天大火,远方黄河轰然破冰,吕仲明的仙力消散,身影渐淡。他仿佛明白了尉迟恭的某种未曾明说的心情。

从塞外到雁门,到代县,到长安,每一次他上了战场,都是拿自己的命在拼,拼一个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的结局。

他看见千万将士犹如狼群一样,冲进了突厥人的大营,有人被箭矢射落马下,有人则与突厥骑兵相撞,被一刀斩下马来。有人鲜血迸发,一个照面便付出了生命。

上了战场的人,不一定都能回来,上了战场的人,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回来。

“我只想在活着的时候。”尉迟恭沉声道:“把我所有的都给你……不说来日方长,不说什么海枯石烂……随我……杀——!”

尉迟恭怒吼,一挑长槊,身先士卒,再一次率领千军万马,冲到了对方的将领面前!

“我懂了。”吕仲明笑道。

他的身影渐渐淡化,离开了尉迟恭的背后,尉迟恭回头头,他满是血污的俊脸上带着微笑,手指朝着吕仲明一扬。

吕仲明看懂了,知道尉迟恭的意思是:等我回家,我会努力回来。

景色消退,吕仲明回到了观星台上,摇摇欲坠,疲惫地喘着气。

他走下高台,李建成忙来扶,问:“国师?”

吕仲明笑着抬起头,眼里却满是泪水,方才的那一幕对他来说太震撼太真实,令他想到了从未想过的事。

“胜了。”吕仲明道:“明天一早就给晋阳发信,让元吉回来罢。”

李建成点头,吕仲明在寒风中回去,裹着外袍,忽然不想回东宫的住处了,而是走向皇宫外,他和尉迟恭那个温暖的小家。

推开门时,案几底下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吕仲明好奇地探头去看,发现是自己倒出来的金子,便捡起来收了。他想学吕布那样,打个响指就能把东西给收拾好,却又不知道这种仙术是怎么练的。

吕仲明回房,裹着被子躺在床上,被子湿冷,他看着房梁与四周布置,忽然想起自己在扬州的时候,尉迟恭一定在亲手收拾打点这个家。那天尉迟恭出征前,自己还背对着他,没半点好话。如果自己二人只是一对凡人夫妻的话,尉迟恭如果是个普通的士兵,那么每一次出征,都或许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每一次的分别,都像是最后一次。

吕仲明睡不着,又起来收拾东西,忙了一整晚才躺下,翌日被人叫醒时已是午后,尉迟恭不在的这几天里,吕仲明的心思都是散的,翻来覆去都在想自己和尉迟恭的事。

他忽然觉得这样的感情挺好,当一辈子凡人,体会凡人的世界也不错,但又有什么总觉得舍不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今日上朝时,李渊彻底发火了,不少大臣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发怒,他责骂的是李建成,李建成顶着压力,站着让他数落。

当初是李建成力排众议,让李元吉出战,没想到李渊发这么大的火,吕仲明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说:“陛下请息怒。”

李渊道:“元吉回长安后,不得再带兵了!退朝!”

吕仲明看了眼李世民,只见李世民叹了口气。

当天退朝后,李建成明显情绪不太好,但倒是看得很开,被勒令思过,然而时不时还会与魏征、吕仲明开几句玩笑,吕仲明连着看了两天的书,又去大慈恩寺外逛了圈,发现寺外搭起了高台,预备上元节的论法,忽然又有点无依无靠的彷徨感。

老君呢?庄子呢?教主呢?事到临头,一个都没有来,是事先约好的吗?吕仲明没精打采,傍晚时回家睡下。

夜半,一头熊喘着粗气,拱了拱他。

吕仲明马上就惊醒了,怔怔看着眼前的尉迟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