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国师帮帮忙_158(1 / 2)

加入书签

途经承乾殿时,看到里面似乎十分热闹,然而又不能去和他们玩,为了弟兄们的前途,只得乖乖前往东宫。

李建成正在殿内读书,侍从回报国师到,李建成靴子也顾不得穿,满脸笑容迎出来,说:“先生来了。”

“咱俩还是和从前那般,叫我仲明就成。”吕仲明有点尴尬,笑了笑。

李建成欣然点头道:“住处已准备好了。”说着便亲自带吕仲明去看,东宫内条件极好,专门给吕仲明拨了个院子。

李建成又说:“我朝父皇说了,仲明你就算住宫外,也是一样的,常来走动就行,父皇坚持给你在东宫里设个落脚处,若愿意住宫外,时常换换,也是不妨。”

吕仲明摆手道:“敬德得练兵,忙得很,我一个人住外头,走动也不方便,暂时先住这儿罢。”

李建成带他穿过走廊,熟悉了东宫内地形,又说:“尉迟将军若愿常来,也是欢迎的。”说着又给他介绍东宫内当差的,已是吃午饭时间,一名武将坐着与魏征交谈,见吕仲明来了,忙起身见礼,李建成又介绍道:“这位是冯翊冯将军。”

数人寒暄几句,便各自入座,李建成幕僚只有这么三人,比起李世民麾下一群人,明显差了一大截,每日里也与谋臣武将同吃同住,以建立关系。

吕仲明身在曹营心在汉,没多大心思闲聊,魏征便笑道:“国师一来,咱们道家可是扬眉吐气了。”

吕仲明笑道:“魏道长还想修道么?我看现在这么样也比当个云游四海的道士好罢。”

数人都笑了起来,这尚是吕仲明回到长安后,第一次与魏征叙旧,先前去帮李世民拉人一事,却是谁也不提了。吕仲明心下雪亮,不管是怎么来的,来了就是来了,既然答应以国师的身份辅佐东宫,大家也就摒弃前嫌,各自尽力。

李建成笑道:“听魏先生说,以前你俩见过?”

“是。”吕仲明道:“还是在大海寺,将近两年前的事了,当时还有善无畏大师。”

魏征唏嘘道:“离开瓦岗时,善无畏坚持留下,如今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他……全身而退。”吕仲明想了想,说:“应该还好,以后去普陀山时,倒是可以去看看他。”

“哦?”魏征道:“在普陀山设了法场么?可惜了。”

吕仲明吃了口菜,见食盒内整齐码着一味琵琶虾,不禁心中百感交集。这些菜,都是当初来到唐王府,见第一面时,他说过好吃且喜欢吃的,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李建成居然还记得。

是刻意拉近彼此关系也好,弥补裂痕也好,抑或是真心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也好,不管如何,李建成能这么做,吕仲明都很领情。

“实话说。”吕仲明道:“僧尼要是真的还俗,普陀山上估计善无畏的法场也会被取缔罢。”

那名唤冯翊的武将插不上话,只是沉默吃饭,喝酒,魏征却道:“我还是觉得,陛下下的逐佛之诏多有不妥。”

魏征用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词,吕仲明却知道这不是逐佛,而是灭佛,一旦诏令开始推行,势必有太多的僧人无家可归。他拣出姜丝,放到一旁,说:“可以考虑温和一点的手段。”

“新朝初建。”魏征道:“现在大规模驱逐僧人,推平佛寺,势必引起激烈反抗。”

“我倒是觉得僧人可以还俗,佛寺不用推了。”吕仲明随口道:“改成道观就挺好,把佛祖请出来,三清供进去。”

这话连魏征都有点听不下去了,咳了声,吕仲明莞尔道:“开个玩笑而已,依魏先生说,要怎么样?”

李建成道:“父皇下的诏书,还在我这儿压着,想听听国师的意见,再作决定。”

魏征道:“我虽持道多年,然如今天下以大局为重,僧侣众多,实在不应在此刻行非常之举。”

吕仲明沉默,魏征与李建成二人都看着他,吕仲明只是不说话。

“世子决定罢。”吕仲明抬头看着李建成,狡猾一笑,说:“以大局为重。”

李建成这下难办了,说:“不如就下旨,严加管理出家,却不勒令僧尼还俗,寺院也不再拨款,令各地官府管理佛寺,剃度之人,须得在官府备案,如何?”

“可以。”吕仲明欣然道:“百姓捐赠香油钱,愿捐的,就让他们随意罢,但佛寺所属田地,置办须得核校从严。”

吕仲明知道李建成与魏征一定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毕竟李建成当年在并州时,对佛家的人是很有好感的,两人唯一的任务,就是说服他这个国师。是以说得小心翼翼。果然吕仲明回答后见李建成与魏征交换了个眼色,魏征便点头道:“行,今夜我就前去禀告唐……陛下,这么一来,诏令就可以传下去了。”

当夜吃过晚饭后,吕仲明便回了院里,冷冷清清,两个小厮在外面扫雪,感觉东宫跟个冷宫似的,李建成的老婆孩子也不知道在哪儿。承乾宫里一定热闹得很,说不定灯火辉煌,大家凑一起喝酒划拳聊天开庆功宴呜呜呜……

正辗转时,敲门声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