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_253(1 / 2)

加入书签

且不说这边营帐内,三个人的气氛如何尴尬,长安城内却是安生不了了。

前些天,前线的文书快马加鞭刚送到,李渊看了险些没气得晕死过去。

逆子!逆子!他曾想过建成为何主动请缨征讨高句丽,无非就是眼红世民的军功,也曾想过建成为何会提议罗家罗成为统帅,毕竟罗成战功赫赫,英勇无比,若是由他统帅,讨伐高句丽事半功倍,可他却没想过一向宽仁的长子,他最为看好的接班人竟为了一己之私,欲加害恩公!

他是昏头了不成?如今这太子之位上的人还是他,他若是安安分分下去,以后的皇位也是他的,如今却做出如此混账的事,这让他如何跟文武百官交代?尤其是跟罗家父子交代。

这信是当初军营之中,几位不赞成太子李建成按兵不动的将军联名书写的,当时是想,就算来不及劝太子殿下出兵,好歹也该把这事跟皇上如实禀告,这罗小将军这回怕是凶多吉少,北平王余威仍在,罗家军依然威武,这要是罗艺父子将幼子之死怪罪到他们头上,他们可扛不住,更何况,朝堂上下没人不知道,罗小将军那可是秦王殿下的左膀右臂!所以,众将就算冒着得罪太子之罪,也把八百里加急给送了出来。

李渊恨不能将手中书信撕得粉碎,建成怎可如此糊涂!

朝堂之上,罗家父子一听说罗成深陷辽东城,回天乏术,一老一少,一个晕倒在朝堂之上,一个不顾以下犯上,当即便向他讨要说法。

李渊老脸窘迫,素来能言善辩的他竟然无言以对。

他倒是可以巧舌如簧地说,建成是为了大局着想,怕大军落入陷阱,所以没有出兵支援,置罗小将军于危急,但这话一旦说出,就像在打自己的脸一样,这朝堂之上,哪里有愚笨之人,大家看的清清楚楚。他又何必掩耳盗铃,倒显得虚伪了。

李渊左右不能,恨不得立刻将李建成押到跟前,一番责罚。

但还没等他好好安抚罗家,又是一封八百里急件。这回显然比之上回严重的多,李渊手扶着额头,一度说不出话来,任由那书信飘落在地,口中喃喃道:“孽障,你这是要毁了你大哥!”

这信里说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将罗成被救,李元吉屠城之事相告。

屠城三日,血流成河,掠夺成灾,鸡犬不留,屠戮殆尽,尸积成山!

屠城之事拜手握兵符的李元吉所赐,李渊是知道的,但是百姓们不知道,百姓们知道的是征讨高句丽大军的主帅是太子,那是诏书布告天下的!

太子道貌岸然,如此不慈,残暴成性,穷兵黩武,杀戮众多……如何能一统天下?

就算……就算有元吉的亲笔书信在后,愿一力承担,那又如何?只会让百姓们认为这是当今皇帝偏宠太子,在为太子殿下脱罪,抛出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当替罪羊。

屠城这事,是一个小小的王爷能做得了主的么?别以为李元吉平日嚣张,就把罪名全推到他身上,大伙可不傻,你李元吉有这么大的权利么?

是了,老百姓可不信太子领军,却让区区一个王爷当监军?而且这位王爷还一点不简单,手握实权,兵权甚至凌驾于太子之上!

李渊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不过是想建成旗开得胜凯旋,挣些军功,也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这才应允了他主动请缨,但又因为建成最近小动作颇多,惹得他心中不快,这才让元吉前去盯着些的。事实上,他本意还是中意这个嫡长子的。

可先有建成设计陷害罗成,罗成险些死于非命,众将怕惹了秦王和北平王府,只得上书,如实禀告,惹得此等不光彩之事,群臣尽知,已是失了民心,后有元吉擅作主张屠城,这个黑锅,李建成不背也得背,这下,李建成好不容易积攒的好名声算是全部败光了。估计就连李元吉都没想过,阴错阳差,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事啊,全乱套了。

☆、

一道圣旨,自长安城内发出,连夜送往前线。

没多久,太子李建成及太子府幕僚,被召回长安城。秦王李世民奉旨前往辽东城,继续征讨高句丽。

不日,太子回宫,皇帝又以太子与宫臣暗造异端为由,将东宫阵营的能人王珪、韦挺流放于巂州,此举等于断太子双臂,朝廷上下动荡不安,群臣风声鹤唳,一时辨不明方向。

李渊此举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出谋划策,这人是谁呢?

就是当初刘武周逼近长安时,主动请缨征战兵败,被罗成大军救下的当朝宰相裴寂。

裴寂这人行军打仗不行,但不妨碍他欣赏贤能啊。他当初被救下后,跟着罗成,李元吉二人,一路从晋州,势如破竹,打回长安城,那叫一个意气奋发,扬眉吐气!往日茶楼里那些说书的说起罗家罗成,如何了得,以一敌百,裴寂无法体会,但这回是的的确确的身临其境!说是气吞山河亦不为过。

在裴寂这种文官眼里,罗家罗成那就是战神的代名词!而且这位英雄,还是位光明磊落的真英雄!在他兵败,遭众人耻笑之时,罗成依然毕恭毕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