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05 宫宴(2 / 3)

加入书签

在眾人面前又重提当年的传闻,我摸不清皇后用意为何,只能谦谦有礼回话「臣女多谢皇后娘娘抬爱。」

皇后点了点头「流言就是蜚语,不可信,你不必往心里去。」

在心里乾笑两声,我可是有文化有涵养的有为青年,自然和刁蛮原主不同,脸上仍然掛着笑「是,有皇后娘娘这一句话,是臣女的福气,臣女不会在意流言。」

「郡主很少入宫,认识的人自然少,这位是太子爷,郡主尚未对太子爷行礼。」皇后身边的掌事姑姑提醒我,这姑姑倒是救了我一命,方才前面几位姑娘已经先行过礼,拜见过皇后、太子,显然是该明白下榻处正是尊贵的太子殿下,诚然是我紧张过度,竟然忘记向太子行礼,那姑姑还算好心,给我找台阶下。

我戒慎恐惧连忙行礼「臣女有眼无珠,太子爷吉祥。」

「吉祥?」皇后疑惑问道。

见眾人皆是不解的神情,我骂了自己几声蠢,竟然出了这种紕漏,该死,古装剧看太入戏,如今光景看来,他们行礼是不说「吉祥」的。

手心已沁了一层冷汗,只能硬着头皮,随机应变解释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臣女是想太子爷一切安好、祥瑞。」说罢俯首领罪「是臣女失仪了。」

皇后听了我的解释只是轻笑道「无妨都是吉利的话,听惯了万福金安,忽听吉祥倒觉得新鲜,郡主懂的不少,靖王府以武学着名,想不到养出饱读诗书的儿女。」

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知皇后此句讚美有几分真心,所幸皇后不怪罪我殿前失仪,又与我间话家常了几句。方才已经说错话,可不能再犯,免得引人注目,每句回话都是中规中矩的,倒让我想起大学面试时的情景。简单问答几句,皇后就让我退下,等所有女眷依序请安完,皇后吩咐大家各自赏花、赏景,联络感情。

大伙各自散开后,皇后特地传了她的外甥女叶赫月敏到身旁服侍,说是去服侍皇后,不如说是去服侍一旁的太子。

看到这里我已经想明白了,当今太子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皇后膝下无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想撮合自己的外甥女和太子,看来今日一起被叫来的女眷全注定要当叶赫月敏的陪衬,今日叶赫月敏是红花,其他人都必须是绿叶。

方才我大意失言虽皇后看似宽厚不怪罪,但我还是谨慎些好,心思细腻一点的、聪明的,看出皇后心思,不敢造次坏皇后好事,自顾自赏景;不过就是有些比较没眼色的,知道皇后此宴是要替太子选妃,纷纷凑上前去恨不得毛遂自荐,她们各出奇招就望着太子多看自己几眼,就想着怎样才能让太子上心,只怕她们尚未被太子看在眼里就先被皇后记在心里了。

我不聪明却也不笨,早看出皇后的心思,走的老远,这事情不掺和为妙,独自静静坐在石头椅子上看好戏,但又不敢看的太明显。一边喝着茶,一边有意无意的偷看偷听着,就说我喜欢看热闹,今日这齣戏确实精彩。

看着、想着竟走了神,这位就是永寧太子,歷史上毫无记载,他最后到底有没有坐上龙椅?不知道是歷史学家遗漏了,还是他根本就没当上皇帝又或者我根本就穿到一个错乱的朝代。

等我回过神来只见叶赫月敏手拿着一把皇后赠的贵妃扇,缓慢的搧着,我看了内心不禁翻了个白眼,以她那种速度搧扇子怎么会有风?或许一只蚊子飞过去的风都比她搧出来的强。依我看她就只是想拿着贵妃扇显摆一下自己优雅雍容的气质罢了,太子从头到尾冷着一张脸,皇后吩咐叶赫月敏待在太子身边服侍,说宫里还有要事便先行离开了。

看样子皇后今天大张旗鼓是得不到如意的结果了,此情此景只能说「太子不急,急死皇后了。」

自觉这句评语很合时宜,不禁悄悄的笑了两声,发现太子往这边看过来,我立即收敛神情,转而往其他女眷地方望去,有的女眷坐在椅子上,洋洋洒洒在作画;有的两两对弈,有的吹萧抚琴,有的玩闹踢着毽子,方才顾着看热闹,没发现小花园已经热闹了起来,我轻声问身后的采英「皇宫如今流行踢毽子?」

「毽子?」采英一脸疑惑,我改口道「我是说燕子。」

我学过中国文学,知道燕子是文人对毽子的雅称,可采英没读多少书所以她不知道,我只好悄悄指了指毽子,采英会意道「拋足戏具嘛,这两年京城很流行,流行到皇宫里头了呢。」

毽子就毽子,拋足戏具这名字也忒绕口,与采英说完话,喝口茶刚要将空茶杯从嘴边移开,一只毽子笔直朝我飞过来,眼看就要砸到脸上,我练过柔道运动神经肢体协调都好,反射动作就是将茶杯往上拋。

踢毽子讲究就是肢体协调,最好还要能耍出什么有趣新奇的招式,这毽子直衝衝往我脸上打来,避不掉,只能先挡一挡。

茶杯已被我拋到空中,拋的老高,我双手空了出来,反手挡了挡朝我门面飞来的毽子,毽子被我一挡顿时失了方向朝地面坠去。

本想着毽子落到地上就没事了,可一旁的小姑娘激动又兴奋喊着「郡主姊姊,燕子要掉了,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