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 / 4)
惜这些学堂最多只能念到秀才,再要接受更高的教育,就需要到有开设举人课程的书院里去,而那些地方无一不是花费甚巨,稍微好一点的书院基本都需要人举荐。
“是。”焦颐一个简单的回答却不知道包含着吃了多少次闭门羹的心酸。
许清元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她有多不容易。想当初许清元求人作保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困窘,对于眼前有相似遭遇的女学生,她愿意施以援手。
“银钱可还凑手?”许清元虽然在问她,但已经起身从匣子里拿出了一个荷包。
焦颐见状忙推辞道:“够的够的,这些日子学生靠卖字抄书已经积攒下一些,不敢叫您破费。”
但许清元还是走过来,不由分说地将荷包放在她的手中:“束脩不是大头,买纸笔书本的钱才是。拿着吧,若觉得不好意思,那就等以后你考中举人再说。”
“你也知道,如今我名声不太好,举荐信我会找个人帮你写的,等改天我叫人送到你家。”许清元微微侧头看了门外的天色一眼,笑着对她说:“光阴易逝,趁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不要过多担心别的事情。去吧,我就不多送你了。”
脱雪领着千恩万谢的焦颐出了府。
许清元坐回书桌之后,重新拿起书本,心思却不再停留在这上头。京城繁华,可财富永远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如焦颐一般的学生一定不止她一个。
看来她该抽个时间去书会看看。帮人也是帮己,她需要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也需要更多的助力。
无论是与张登还是公主比起来,张闻庭都是他们中更为优秀的那个,本次顺利通过院试后,他也并没有流露出半分骄傲,许清元猜想或许是因为他之前在家中不幸遭遇的缘故。
但是那些苦难也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一面将他打磨的沉稳、勤勉,同时他的本心也受到了影响,在授课过程中,许清元不止一次隐约注意到,他做事总是喜欢采取更加极端的做法,对世人缺少一颗仁善之心,这一点与公主恰恰相反。
许清元曾经多次暗示过他这一点,张闻庭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对方听得懂,但他每次总是沉默以对,人各有命,久而久之,许清元也就不再过多插手他的思想问题了。
作者有话说:
选拔秀女是因为后宫多年没有选人, 后宫妃嫔年纪已大,不太适合生育。除此之外皇帝也知道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也有消息说太医院开始从各地着重选拔擅长治疗相关病症的大夫, 不过这种涉及皇帝隐私的事情,谁知道真的假的。
承乡侯被押送到京之后,皇帝没有急着处置他, 反而是晾着他们一大家子。等待的过程比宣判更难熬,承乡侯和张登两人从身体到精神都已经濒临崩溃。
皇帝此举无非是想要从他们口中再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见时机已到, 他便亲自去了一趟牢房。
文武百官无不在关注着这件事,皇帝过去也并没有背着什么人, 因此许清元去翰林院查找书籍的时候便听到翰林院中人热烈地议论皇帝会怎么处置承乡侯一家。
众人观点不一,许清元只是默默倾听, 并未发表任何意见。她本次回来就是来书库拿书的, 本想拿完就走,不巧正遇上刚进入书库的安郸和江新知, 三人皆是同年不好装作没看到, 她就住下脚跟他们寒暄了几句。
作为黄老尚书那边的人, 江新知倒是没有明显地表露过对她或者对女官的偏见,他为人较为温和,在翰林院中的人缘亦是不错。
“许大人,怎么今日有空回翰林院?”江新知朝他点点头,得体地问。
许清元将手中的书稍稍向两人露出个封皮:“家中藏书自是不如翰林院齐全, 还望两位不要外传啊。”
一般来说,翰林院书库的书籍可以被翰林官查看借阅, 但不能带离院中, 不过这条规则已经名存实亡, 只要拿走的书籍别拖太久才归还,拿回家看看也没人追究的。
“许大人说笑,”江新知笑着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我也正要拿本禅经读读呢。”
安郸捋着胡须插话:“对了,明年就是各地秋闱,到时候翰林院多半官员都要去放差,许大人什么打算?”
在古代,翰林院的工作虽然清贵,但是油水太少,像是许清元这样家中还有其他人在朝为官的,两人的俸禄和家族产业尚且能够转圜支撑,但在一些贫寒人家出身的翰林官员来说,整日呆在这个清水衙门里,交际应酬却一样也不少,花销大,家底薄,穷翰林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每当乡试、会试的年月,就是大部分翰林难得的捞油水的机会。翰林被皇帝任去外地监考,也叫做“放差”,一般在乡试年的五到七月放差名单才会逐渐公布,但谁也不会等到那个时候才动手,一般诸人会提前一段时间各处走动找关系,以期被任去大省做监考官,这么一趟下来,大约能捞个千银子没问题。
“怎么这才十月份,安郸兄也太急了点。”许清元开玩笑道。
“哎,你不知道,”安郸摇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