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监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513节(1 / 2)

加入书签

这话,果然让被子底下的秦源微微一动。

余言行不动声色,继续道,“程中原也提起,当时金光耀眼,连他都直视不得,想来三人行大阵破灭引起的光不可能如此强烈。所以,当时有高人出手的可能性更大!”

秦源闻言,顿时猛地坐了起来。

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拼命地点头,且开始主动拓展余言行的说法。

“对,我就说嘛,怎么可能连尸首都没有呢?而且如果是有人出手,那肯定是想救他们的!因为本来大阵被破他们就会死吗,要想害他们,何必多这一举?”

余言行点头道,“对呀!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不过……”

顿了顿,他又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还有个可能性却不得不说。那人很可能是救了他们,然后拿他们作为人质,想要挟你。你想,如果只是单纯救人,他又怎会不打个招呼呢?或是给你传个音,报个平安呢?”

秦源深以为然。

“没错,确有此等可能!”

余言行立即趁热打铁,“所以,你就更要振作了!如今圣学会人心不稳、谣言四起,眼看就要分崩离析!你应该立即站出来,挑起重担!试想,只要能执掌我会,任何想要挟你,都没那么容易!”

秦源缓缓地看向余言行,眼神复杂。

余言行微微一笑,笑容坦荡。

“余先生,你确实很适合当说客。”秦源淡淡道。

“我只是说了点事实。小秦子,你需要圣学会,圣学会现在也需要你,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秦源又沉吟良久。

终于深吸了口气,说道,“我明白。不过此事不宜过急。一会儿庆王和景王可能都会过来,此时我若执掌圣学会,对他们而言是很大的刺激。”

这是肯定的。

如果秦源在圣学会里做普通弟子、做殿主,哪怕是做到长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那都算“内应”。

而且位子坐得越高,他们就越欢喜,说明能得到的情报更多、更高级嘛。

可是,内应做着做着突然成了老大?

庆王和景王到时候会有什么想法,就很难说了。

当然,显而易见的是,他一旦成为圣学会总舵主,庆王和景王,以及朝廷,迟早都会知道的。

毕竟你不可能保证圣学会内人人守口如瓶。

这也是余言行没有刻意去避开程中原和许凤龄,而打算直接举行仪式的原因。

但秦源依旧觉得,他们知道是一回事,当着他们的面举行就任仪式,接受大批圣学会人的跪拜,又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你知道女朋友有前男友是一回事,但是在网站上冲浪时,看到了他俩的小视频,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太贴切,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有些细节一旦被人看到,就会加深印象,从而影响他的判断。

总之,秦源可以跟朝廷、景王、庆王解释,他收圣学会是为了帮朝廷。

但是如果景王和庆王看到圣学会弟子那狂热的眼神和神圣的朝拜,他们肯定会多想。

余言行想了想,觉得是这个理,于是说道,“那便再等一两日吧。总之,总舵主之位一日悬而未决,我会上下就一日不能齐心。小秦子,你振作吧!”

……

余言行走后,果然没多久,庆王就带着萧先生急急忙忙地跑进了秦源的小院。

庆王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原本心情是很好的。

这场胜仗,是秦源额外赠送他的,其实与全局没什么关系。

怎么来的呢?

昨晚之前,余言行不是还代表圣学会,与陇西在合作么?

于是秦源就让余言行给陇西那头传了个“情报”,说圣学会朱雀殿发现有八千官军想从西南绕后,进入陇西腹地,然后前后夹击他们。

陇西那边一听,自然如获至宝,当场就派出了一万精兵,五千州兵,兴冲冲地赶去指定地点埋伏。

结果,就进入了庆王大军的埋伏圈。

这一战,庆王杀敌八千余,又俘敌五千余,仅有两千左右敌军侥幸逃脱,可谓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胜。

到时添油加醋地写一个塘报,加上皇帝派来的监军太监本来就是庆王的人,肯定是帮他说话的,凭这一仗,庆王就追平景王先前的那场大胜。

而更让庆王开心和振奋的是,天快亮时,又传来消息,说秦源杀了魏无名和百里暮云,而且也接收了两万五千的圣学会精兵。

这让他欣喜若狂。

不单单是因为陇西大局已定,更是因为,秦源是他的人——至少他自己坚定地这么认为。

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秦源这个大功臣,在此役的描述中,随便写上一些他庆王的功劳,就足够让他脱颖而出。

比如,秦源只要说此役的情报是庆王提供的,筹谋划策庆王参与了,甚至庆王的那场埋伏战对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