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8(1 / 3)

加入书签

刘简妮找到之前他们在美国见过聊过的几家意向机构,万里出行的本轮融资已经有大牌私募领投。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以至于他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报出的额度都超出了万里出行的实际需要,林一他们考虑之后做了分配。

框架定了下来,流程性的事务也没有那么快,毕竟是这么大金额的一笔融资,不过在林一的要求以及刘简妮负责的协调下,他们还是赶在8月底搞定了。

钱到账之后,万里出行正式宣布:

“本公司已完成总金额为8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已达到40亿美元,领投方为著名投资机构高岭资本,熊厂等机构跟投。

本公司感谢所有投资者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并将继续改善产品与服务,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回报股东信任……”

有句话叫作“字儿越少,事儿越大”,这则公告就有那种味道。

消息发布的时候,万里出行这次没有主动联系任何一家媒体进行宣传,但几乎在 纷至沓来

这个新闻标题确实不太准确。

鹏程万里这家公司作为工商主体的注册时间是在2013年7月,距离林一他们拿到这8亿美元的融资已经超过一年了。

文章里面说的不到一年,是从9月初万里出行app第一个版本上线开始计算,那确实还差几天。

这么写当然是为了突出万里出行这家新晋独角兽的发展之快、势头之猛,反正林一是没有打算因为这点“报道偏差”而要求他们改正的。

四舍五入一下,也差不多嘛。

总之“史上最快独角兽”这个头衔,林一还是可以欣然笑纳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互联网创业的理想愿景被描述为“三年独角兽,五年纳斯达克”。

无论怎么算,这他妈才一年!

虽然uber的估值还是万里出行的好几倍,但除了它是高贵的美国公司、规模上的显著优势之外,从时间上来说uber是2010年成立的。

那时候林一才刚刚回到这个世界,还是个寒窗苦读的高中生。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评价,万里出行达到40亿美元的估值,都是一个空前的辉煌成就。

公司里面最近弥漫着一股极度乐观的情绪,因为这是一个好消息,所以林一和刘简妮他们也没有采取严格的信息封锁措施。

在正式公布之前,公司里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少部分消息灵通的基层员工都已经传遍了。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资格拿公司期权的,公司的估值上升直接意味着他们的身家暴涨。

刘简妮甚至收到风声,已经有人在向她的部门打听万里出行的上市计划。

这可能是作为打工人的码农终极梦想,每次有一家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ipo,就会批发出去一大堆财富自由的机会。

在对资本市场没什么概念的外行人看好,光从估值上判断40亿美元的独角兽似乎有资格上市了。

万里出行离ipo当然还差得远。

林一他们敏感地发现了这股风潮,如果是补贴大战之后万里出行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增加了员工的自信,那这次可以称得上是盲目了。

所以他在这一次的公司内部信中,除了例行感谢了全体员工的辛苦付出之外,还特意强调:

“尽管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万里出行仍然是一家处在创业阶段的新公司,我们仍然对市场保持敬畏。

如果存在一个名为成功的终点,那我们和它之间至少相隔着崇山峻岭和坎坷征途,全公司上下务须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心理准备……”

配合李莫言主持的内部整顿,万里出行再次采取了比较大规模的团队管理措施。

公司的人员膨胀太快,一定会有才干不足或者德不配位的人混了进来,补贴大战之后林一已经要求师姐采取行动。

之前的几个月里面,万里出行本身就淘汰了一批不称职的员工,不过并未造成业务上的动摇或者外界的担忧,因为他们招聘了更多人手进行替换和补充。

这些当然不是无用功,一套组合拳下来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提升的,而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执行力也有所改善。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林一在内部信里面提到的“打大仗、打恶仗”反而被外界解读为准备对同行发难。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刚刚拿了远超同行的8亿美元融资,此时不大举进犯更待何时?

对此林一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说:“我们当然有一系列的推广计划,特别是针对于本月刚刚推出的专车业务,这个产品的目的是为有经济能力和更高要求的客服提供差异化的精致服务。”

“对于公司原有的出租车业务我们也会持续投入,最近我们已经在京申羊鹏四大一线城市分别建设了一座司机之家,服务于所有的网约车司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们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