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2 / 3)

加入书签

,但林一没被吓到,反而笑了一下。

“王总这就是欺负我没在大公司呆过了,每团已经不是一艘小船,做这件事真有这么容易吗?”

“等你们在内部吵完架,配置好团队、协调好资源,终于决定到这个行业里大展拳脚,你觉得六个月内能够砸到随便现在的规模吗,那时候又要砸多少钱?”

林一很肯定地告诉他:“王总,如果真有你刚才说得那么容易,那你根本不必坐在这里跟我浪费时间。”

“王总,你和每团是经历过残酷的千团大战的,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时间有多重要。”

“用2000万美元换至少六个月的时间,贵吗?”

王惠文狠狠盯着林一说道:“林一,我等得起你等不起,我没有等到你资金链断裂彻底停转才来收拾残局,已经是对你最大的厚道了!”

林一回答:“王总,那正说明你们看中的是完整的随便的价值,这份儿尊重应该用我刚才说的方式体现出来。”

“如果你觉得没有每团的收购随便就活不下去,那我们乐意奉陪到底,回去准备几个月后再迎接每团的到来。”

“我也想提醒王总,随便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无所有,只有我们三个人的赤手空拳。当初我们都敢做,现在更加没有什么好怕的。”

王惠文确认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接受你的报价,我们就一拍两散了?”

“没错。”

林一这么回答的时候,他跟师姐和建国都开始收拾起东西,好像作势要离开了的样子。

现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坐在李莫言身边的刘简妮正想打断两人的针锋相对,打个圆场提议:“不如大家中场休息,活动活动吧?”

在那种时间漫长、参与方众多的谈判拉锯战中,这种中场休息是很常见的,其实就是给大家各自向上请示,或者做什么私下交流的机会。

不过在她开口之前,那个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静默,导致在场的人都快要忘记了的视频会议系统里传出了三个字:

“答应他。”

我一定会回来的

王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说他曾经参加过一个创业者聚会,有人临时提议来一场游泳比赛,但是在场的人都毫无准备没有带泳衣。

在其他人还在犹豫发愁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已经“噗通”一声跳入了海中。

那就是王星。

这个男人一向敢想敢做,然而似乎运气不太好,常常起个大早赶了晚集,所以前几次创业都失败了。

他做出了国内版facebook的校内,却没拉到投资,只好卖给陈一洲风光了一把然后糟蹋掉了;他做出了国内版itter的饭否,却被意外关停让渣浪微博后来居上。

直到每团,终于一战成名。

每团这种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也是泊来的,曾经被称为国内版的groupon,但是未来那家网站将会反过来被称为美国版的每团。

王星知道自己如果拖一拖林一是可以把价格谈下来的,乃至更低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外卖,买一个破破烂烂的随便外卖网有什么用?

王星并不是个大手大脚的人,但绝对算不上小家子气,他对于怎么花钱是很有心得的。

钱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

林一并不知道王星会突然出声,他心里预设的台阶是刘简妮一定会从中转圜,王惠文也不会轻易放他走的。

但这句话让事情变得简单了。

每团还有很多的管理层,背后还有投资人,说公司是王星的一言堂可能理解过于肤浅了,但他毫无疑问是最能代表每团的那个人。

刘简妮还是提出了中场休息的建议,并且和王惠文做了私下沟通,所以等他们回来之后,收购方案变成了2000万美金,其中林一他们三个的80%全现金收购,刘简妮的那20%置换成每团的股权。

三个多月的时间100万美元变成了400万美元当然是一笔成功的投资,但她更想要入每团的局。

王星创办每团的时候虽然在外界名声不显,但业内都知道是个颇有眼光的连续创业者,第一笔钱就来自早年拒绝过他的红山资本,后来的投资人阵容同样豪华,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

林一知道她的选择没错,这个时间段入局,后面若干年之内每团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对每团来说,虽然还是要支出1600万美元但他们并非负担不起,就像林一说的就算自己从头干起该花的钱也得花。

无论如何,三方都算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把价钱的事情谈妥之后就不存在任何的障碍了。

合同是由每团这边起草的,刘简妮主审,林一三人检查无误之后他们各自在上面麻利地签字。

落笔的那一瞬间,林一不可避免地还是手抖了一下把自己的名字签歪了,好在不影响效力。

接下来的事情都由每团来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