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 / 4)
头再次看向太子。
太子当即跪地道:“求父皇收回成命!”对他来说,今日之事实在无法接受,若赵王真因此而死……刘煦根本不敢想这样的场面会真的发生。
他明白父亲所说的帝王不必心软,可是……他实在无法接受。
皇帝兀自而立,闭上眼睛后眼泪悄然而落,一个人的痛苦和挣扎竟能如此清晰呈现,他并不言语,也没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卓思衡却意识到这是决不能错过的动摇。
皇帝有多疼爱赵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个犯上作乱之人是不能留给继位者的,皇帝的每个决定都为天下着想,他将自己完全摒弃在父亲这个身份之外,做出最符合帝王的抉择,但这真是个成全太子的好抉择吗?
卓思衡并不这样认为。
越王的罪责积重难返,他自己走上这条路,不杀难以平天下之怨。可赵王不过是母亲和郑镜堂手中的一个玩偶,他没有选择过,此事若论罪,也要论罗贵妃与郑镜堂的罪责,但要以斩断手足来为太子铺路,不谈赵王,对太子也绝非万全之计。
刘煦的心性卓思衡也再清楚不过,要是皇帝今日过犹不及来上这么两刀,刘煦这辈子的内心都会留下一片阴翳,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件太残酷的事情,皇帝或许可以承受,但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一劳永逸,这是个听来不错的办法,也是一个父亲和皇帝在事发突然之际能为儿子坐稳江山想到最直接了当的办法,可是他却忘了自己的儿子还不是一个帝王,未必就能坦然接受这份超出人理的“礼物”。况且,还有自己在。
他不会让更坏的情况发生,绝不。
“陛下为太子殿下着想,臣深感父母爱子之深为之计之深远,可陛下是否有想过,太子若有朝一日继承大统,今日之事若加诸在他身上,他岂不百口莫辩?新君之泰安盛世,却要靠亲弟弟的血来垫土为道?姑且不论这些杂言闲语的可能,陛下是否有真正了解过太子殿下?在陛下心中太子殿下是什么样的人?殿下即便在此危难之际也不曾想过加害于人,即便皇位唾手可得,殿下仍然尊奉陛下以孝德。他日以殿下之纯孝心性,臣姑且言大不韪之语,怕是殿下来日想为陛下造身后之功业与盛名,单凭今日之事,殿下便无法自洽!”
卓思衡深吸一口气,皇帝睁开了眼,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太子,太子不顾一切道:“父皇!不要这样做!儿臣会做个好皇帝的!儿臣不会辜负父皇的厚望!但请不要伤害弟弟!儿臣……儿臣只有这一个弟弟了!”
皇帝听到这句话犹如雷击一般,颤抖着几乎栽倒,卓思衡反应快,他一手拉着赵王,一手扶住皇帝,待皇帝站稳后才道:“陛下恕臣无礼。陛下方才说臣曾经抱过赵王殿下,臣也救过太子殿下,可是陛下啊……您也抱过赵王殿下也救过赵王殿下啊……臣割舍不掉的柔慈之心,陛下就真的可以割舍吗?”
阳光落在赵王凝固般的脸上,他似乎察觉到父亲正在看着自己,他缓缓地动了动已然僵硬的嘴唇,嗫喏两声,却根本听不出说了什么,惟有两行眼泪自空洞的目下溢出。
皇帝衰颓的面容已是浊泪横纵,他突然伸手抱住赵王,仿佛又有刺客袭来一般,将他护入怀中。
父子相拥在晨光当中,可是,没有人为这一幕感到动容和欣慰。
在所有人眼中,这场面就像告别一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千万言语却说不出一个字的憋闷,连晨曦在这一刻加诸在众人的身上都似乎格外沉重。
许久之后,皇帝缓缓松开了手,他这次的语气依然沉着笃定,只是其中疲态让每个字听来都犹如叹息:“将赵王押回他自己宫中,交由日后新君处置。罗贵妃……赐死。郑镜堂与唐氏夷灭三族,卓思衡,记得拟好圣旨,不必交给朕过目,递交中书省便是。”
这次,卓思衡除了领命,什么也没有说。
这时,虞雍带着部署赶到福宁殿,与他一道前来的还有皇后、青山公主与卓悉衡和杨令仪一对夫妇。
紧接着,高永清和群臣也在苏谷梁大人中京府兵的护送下来到此地,他们一前一后,却都在看到地上越王的人头和尸体,以及浑浑噩噩尚未被带走的赵王。
按照卓思衡的吩咐,慈衡捆了值夜的太医和太监共三人,见虞雍带禁军来了才出现,她不知是什么情况,竟想上前一步,却被虞雍拦下,示意不要出声。
卓思衡下意识去寻找家人,除去接应长公主回宫的慧衡以外,该在的都在,可唯独没有云桑薇的影子,太子妃也不见影踪。
他一颗心向下沉去,却见皇后朝他以旁人难以察觉的弧度点了点头,似乎在告诉他一切安好,卓思衡这才稍稍放心。
关键时刻皇后一定将太子妃隐蔽妥当,而云桑薇大概在皇后的安排下和太子妃一道去了安全之地,眼下虞雍赶来便是肃清了大部分的叛军,想来宫中已经无恙,二人也必然安全。
晨曦的沉默当中,皇后向前一步也跪拜下去,她率先开口,以温柔慈和的语气道:“陛下,孩子们有什么错,该罚的罚,该骂的骂,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