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 第174(2 / 3)

加入书签

间,还因为对这个豆腐坊的畅想,到底忍不住,第二天将自己的想法给小夫妻俩说了,结果小夫妻俩不仅没有露出不解的神色,甚至还挂上了神秘的微笑。

“来来来,我们讨论一下。”

沐戈壁长臂一伸,就圈住了方智俊的脖子,将他拉到旁边说悄悄话去了。

作者有话说:

事业准备起飞。

各位大宝贝们,情人节快乐哟~

现实

方智俊也没想到, 原来这对夫妻早有打算。

“当初为了自保将豆腐坊上交,但一直到死,我姥爷心里都是不甘心的。”田姥爷不是什么高风亮节的人, 当初去当兵,一是小鬼子打来了, 他活不下去, 总得找个活路, 二来也是想要拼搏出一番事业来。

但他本质上还是安于平凡。

他没能建功立业, 却在组织的安排下,和被解救的苦命丫鬟姚姥姥结了婚。

后来解放了,他退伍转业, 到了河东县当了个普通工人, 再后来,凭借着姚姥姥记忆里的方子开了个豆腐坊, 买地置业,生养女儿, 可以说,豆腐坊里倾注了田姥爷大半辈子的心血。

而这心血,到了最后却上交给了公家。

这不仅仅是财物上的损失,更是给自尊上一个巨大的打击。

仿佛他这些年的付出, 这些年的辛苦,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他既没有为妻女顶起一片天, 也没能为她们留下什么生活保障,最终到底是病死了, 还是在无尽的气闷中咽气, 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沐戈壁对田姥爷的记忆并不深刻。

但姚姥姥时常念叨着‘咱家豆腐坊’, 却在他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早晚将豆腐坊拿回来’

这一点已经是沐戈壁和鹿仁佳的共识了。

所以他们无论怎么折腾,都没想过将豆腐坊扩建成豆腐厂,其实按他们目前接的单子,早就可以建厂扩大生产了,但他们就是不挪窝,哪怕超负荷生产,哪怕拒绝一些订单,也没想过将豆腐坊挪出姚家的大院子。

因为豆腐坊一旦出了那个院子,就不会再属于姚家了。

“那咱们怎么办?”方智俊虚心求教。

既然沐戈壁和鹿仁佳说这话,显然是早有准备的。

“现在还不是时候,百废待兴,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国家开放私营,公家的产业肯定会迎来冲击,公家肯定会将资源矿产,以及重型产业握在手里,而这种民生方面恐怕会最先开放,尤其是供销社……”

沐戈壁想到书里后期供销社被私营小贩挤兑到没有生存空间,前后也不过几年的功夫。

“你是说,国家最先开放的是私营店铺?”

方智俊若有所思:“那岂不是以后投机倒爬就合法了?”

“日后可不能叫投机倒爬了。”而是正经的进货做生意,况且:“只有货币流通起来,才能让经济腾飞,钱在老百姓手里可不叫钱,他们花出去的钱才叫钱。”

这话一出,方智俊瞬间想到另一个层面:“那以后岂不是富的富,穷的穷?到时候不会再来一次小集团吧。”

当初小集团诞生,不知道多少家族受到冲击。

方智俊的外家就首当其冲。

因为他的外家是红商,当初几乎毫无防备的就被击垮了,他母亲得知噩耗,当时就旧疾复发,带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起去了黄泉,他当时就身边,那个倒下的纤弱身影,给他幼小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阴影,再后来他的父亲与爷爷就被拖上了□□台,前后不过三个月,他们就从京城的大房子,送到了下河村的牛棚。

“要想与国际接轨……”

这就是个必经的过程:“总得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啊。”

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至少上位者已经极力的想要平衡。

所谓的真正平衡的国度,会在十几年后轰然崩塌,那一段秩序中的混乱时日,是他们日后要面对的困难,此时眼前要面对的,是改革开放的浪潮。

“那咱们再等等?”方智俊听明白了沐戈壁的意思。

就算心里有想法,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但是吧……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大院的哥哥们都已经开始忙碌起自己的事业了,他却止步不前,怎么看都有种错失先机的感觉,尤其他现在还有一种紧迫感,要知道,华国四万万人口,有眼光的人更多,若现在不出手,日后再想撕咬下一片蛋糕来,就更难了。

比起鹿仁佳和沐戈壁二人的稳打稳干,他的想法明显激进许多。

“豆腐坊确实得等等。”

沐戈壁上辈子能做基地领导,就可知看人的眼光多准,只一打眼,就看出了方智俊的不甘心:“但是可以先做别的生意,比如小小的杂货铺之类的。”

杂货铺?

方智俊若有所思。

“正好你那些哥哥们到处跑商路,你要上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