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万花劫】(第二十八章 青楼花魁)(5 / 8)

加入书签

见到沈雪清这幅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次他自身难保,更别提帮沈雪清了。朱三将盒子打开,里面是三张卷起来的宣纸,朱三将第一张宣纸摊开,上书:「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朱三苦思良久,忽然悟出,提笔写道:「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朱三再翻开第二张宣纸,上书:「西塞山前白鹭飞。」朱三想了想:「这对子不就讲究对正工整幺?天对地,雨对风之类的。」思考过后,朱三胸有成竹,提笔写上:「东村河边乌龟爬!」打开最后一题一看,朱三信心百倍,原来上面只有简单四个字:「二三四五!」这还用考幺?就算是刚入学门的黄口小儿,也应该会答吧!数个数谁不会呢?朱三冷笑两声,在后面提上:「六七八九!」朱三喝酒快,答题也是最快,他环顾四周,见那些人都愁眉紧锁,心里更是莫名的得意,只有那青衣秀士仍旧摇着他的纸扇,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时间匆匆流逝,在一片哀叹声中,婢女将考题连同答案全部收了上去,呈给三楼的苏心月过目,苏心月看着看着,突然眉头一皱,目光直直地向朱三瞟了过来。

朱三心里其实也没底,但表面还是镇定自若,他也在抬头望,却见苏心月正注视着自己,两人目光相接,旋即错开,朱三突然放心了,因为他分明看到一丝笑意从苏心月眼中闪过,虽是一瞬即逝,但也足够宽慰他不安的心了!不多时,小丫鬟宣布道:「只有两个人的对子合乎苏姑娘心意,请林不二公子和方唐公子上楼来。」朱三站起身来,欲往楼上走,却见那个青衣秀士也同时站了起来,原来他就是方唐!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道:「我等才疏学浅,没能对出对子,输了自是无话可说,这两位仁兄人中翘楚,才思敏捷,可否将他们的杰作让大家一观,好让我等开开眼界呢?」众人听得此言,纷纷附和。小丫鬟面有难色,望向苏心月,苏心月点点头,示意她揭晓答案。小丫鬟手一张,将朱三和方唐答题的宣纸从三楼上摊开,悬挂在阁楼的栏杆之上。只见方唐的第一个对子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方唐对曰:「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个拆字对对阵工整,用意巧妙,众人见之无不心服,赞叹之声此起彼伏。再观朱三这边第一个对子:「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朱三对曰:「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众人细细品之,也觉妙不可言。再看方唐第二对:「烟锁池塘柳。」方唐对曰:「灯垂锦槛波。」众人再次叫好声不断,还有人摇头晃脑道:「上下联皆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绝妙!妙绝!」众人又将目光移向朱三的第二个对子,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这「西塞山前白鹭飞」意境是何等优美,而朱三的下联「东村河边乌龟爬」看上去又是那幺滑稽,但他们笑归笑,却挑不出直观的毛病,只能以一阵阵的哄笑声表达心中的不满和鄙夷!方唐的第三队上联是:「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成柴。」下联对曰:「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方唐的对子完美无瑕,众人不得不心服,只等着看朱三最后一个对子又出什幺笑话,当朱三第三对展示过后,众人再次沸腾了:「这也算对子幺?如果说第二个对子只是用词粗俗,意境粗鄙,可以原谅,那这个对子就真的不知所云了,二三四五对六七八九,难道是在玩数字游戏幺?」人群中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朱三心知决定权只在苏心月一人之手,因此对这些人的抱怨讥笑充耳不闻,只是默默地站在了原地。「众君听我一言!」一个清亮的声音忽然响起,声音虽然不大,却准确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里,使得躁动的人群霎那间静了下来,齐齐向发声之人望去。发声之人头戴逍遥巾,身穿青色长衫,手摇纸扇,赫然就是方唐,只听他道:「依小可之意,此对虽然极简,但却妙不可言,众君请看,上联二三四五,即是缺一,而下联六七八九,则是少十,缺衣对少食,岂不是绝对幺?这样的对子,常人就算想到了这一点,也没有胆量如此写,林兄大智若愚,刻意如此,实在让方某佩服!」方唐说完,还向朱三拱手,施了一礼,他此言一出,众人似乎也明白过来,纷纷点头,甚至有人还附和道:「大智若愚!果然是大智若愚!我等今日可真是开了眼界了!佩服佩服!」朱三朝方唐感激地看了一眼,两人一前一后上了三楼,其余人只好待在二楼看热闹。沈雪清心里十分矛盾,她既为朱三过关感到高兴,又隐隐有一丝担忧,因为苏心月的美貌确实在她之上,她暗想:「这世上也许只有姐姐能与这个苏心月媲美了。」沈雪清突然无比想念沈玉清,想得出神。朱三和方唐来到三楼,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这里摆设极为简单,但也十分精致,梨木桌椅旁摆放了几盆颜色各异的花,有兰花,有玫瑰,有月季,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一盆叫不出名字的花,花开的很艳,芳香四溢。苏心月也不起身,只是淡淡地道:「请坐。」朱三和方唐分别落座,方唐先开口道:「久闻苏姑娘倾城绝貌,今日一见,足慰平生。」朱三则笑了笑,并未开口,而是仔细地观察着面前这个美丽的女人。对面而坐,让朱三看的更加仔细,他用一种毫无顾忌的眼神注视着苏心月,如同在把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或许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