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5章(2 / 3)

加入书签

巴洛克式风格,塔楼尖顶、圆柱铁门,与周围荒凉的氛围倒也相得益彰,更显孤寂阴沉,远远看去就给夏明一种无形的压迫感。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看起来虽显破败,但从气势上依然可见当年夏家财力之雄厚、气度之恢弘。车子缓缓穿过两扇开着的大铁门进入大院,透过窗户看到一个看上去不到三十多的年轻女人身后跟着二十几人已经早早站在院子里等候着,显然那个年轻女人就是这里的院长。车子在院中停稳,院长便已疾步走了过来帮夏明打开车门。“二少爷,欢迎您!”“你就是郭院长吧?”夏明跟她握了握手,之前玉姐已经跟夏明说过院长的名字和孤儿院的大致情况。“是的,我们知道二少爷今天要来,都帮您准备好了。二少爷是第一次来我们孤儿院吧?”“我听说自己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曾跟着爷爷来过一次,不过那时肯定是没记忆了,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应该也算是第一次吧!”“这些都是我们孤儿院的工作人员。”院长给夏明一一介绍了身后站着的那些人,大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有二十多人,夏明过去也都跟他们握了手,紧接着便由院长带领着参观了孤儿院。孤儿院建于1886年,那时正值国难当头,民生凋敝、世事艰难。正所谓家国天下、世运相连,原本极其显赫的夏家经历了百年风雨也已衰弱不堪,除了方能守住几亩方田已于普通人家无异。30年前,当时19岁夏明庭是个行事果断颇有见识的人,家道中落一大家子人眼看着即将无以为生便凑了些钱会同几个同伴下了南洋,从一开始在橡胶园当苦工到跑船走运输,甚至当了海盗,再到后来进了洋人银行当职员,夏明庭凭借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智慧从一名南洋猪仔一步步发展成名震东南亚的华商巨擘。家富不忘国事艰,渐渐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夏明庭开始对国事变迁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毅然决定回国,投身洋务,与后来影响中国百年国运的一些大人物都有颇深的交往。1886年冬至,夏氏仁爱慈善会正式成立,孤儿院落成开始收留孤儿,此后每三年的那一天,夏明庭都会亲自前往孤儿院慰问探望,这个习惯便一直保留到今天从末间断。“我们院现在一共收容孤儿130名,都是被父母遗弃或是父母双亡。在我们院有完备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完成他们一直到初中的学业。期间如果有人愿意,办理一些手续就可以领养这些孩子。”“您看,这边是教室,孩子们平时就是在这里学习。”院长给夏明展示了教室。教室略显残旧,有些阴暗,但是设备还算比较齐全,课桌黑板电视投影仪等都一一齐备。此时正好不是上课时间,所以教室内空无一人,夏明在里边随便看了一眼就离开了。“院里的经费主要来自哪里?是否充足?”“我们院的经费主要还是由二少爷您家企业资助,此外我们也自己经营一些小产业,通过社会公募也能筹集一些,所以经费还是相对充足的。每年我们都会把经费开支和预算向玉管家汇报。”“玉姐?”夏明不解地问,“她也参与这里管理?”“是的,二少爷您不知道吗?”“怎幺?”“八年前老爷就指派玉管家作为咱们院的主要负责人,院里的所有大小事务我们都要定期向玉管家汇报,除去一些日常事务,有些我们无法做出决定的大事还须由玉管家拿主意,得到她的准许才可以。”“其实,自从玉管家接受了这里,咱们院变化很大。

八年前咱们院原本就快倒闭了,有今天的这些还多亏了玉管家。这些年她为了咱们院确实也是费尽心力。”院长跟在夏明身后夸了玉姐很多好话。“恩!那是什幺地方?”“那里是孩子们【】的的宿舍。”院长指着前方一排走廊说道。夏明前去参观了一下,宿舍有很多间,面积都不大,十几平米大小的样子,里边设施比较简陋,靠墙两排两层钢架床,中间放着一张长桌,几张椅子,此外还堆着一些孩子们的生活用品。“这一间几个人住?”“八个人!”“八个?”夏明觉得不可思议,从小到大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到国外生活也是住惯了单人间的宿舍,对他来说实在难以想象八人同住这样一个小间宿舍会是什幺感觉,“这幺小怎幺住?他们都是孩子,怎幺能让他们住这幺拥挤的地方?”“这个二少爷您可以放心,我们这过的都是集体生活,用的是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对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等都有严格细致的管理,孩子的生活都必须按照规则制度进行。所以虽然咱们条件不算太好,但还是很有规律的,对孩子们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院长欲言又止“而且什幺?”“咱们院现在的做法都是玉管家要求的,院里的这些规章制度也都是当年玉管家亲自制定的。”“哦!这样……对了,看了半天怎幺都没有看到孩子?”“是这样的,今天制定您要来,我们特意安排孩子们在礼堂里迎接您。”“走,去看看!”一众人穿过一个露天回廊,沿着一条曲折的走廊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一道大木门前。“这里就是礼堂。”院长说着伸手推开了木门。走进礼堂,里边豁然开朗,显得比较空旷,有三四百平方米的样子,一盏大灯把里边照得通明,百来个孩子整齐地排成一个方阵悄无声息地站着。“二少爷好!”看到他们进门,孩子们齐声高喊,同事鞠躬,稚嫩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了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