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 / 2)

加入书签

这一点其实不用宋野城提醒,圈内那种提前放出选角消息最后被打脸的事不在少数,虽然当中有些剧组就是奔着黑红去炒的热度,但也的确有不少是因为“以为能定下最后谈崩了”才闹出的笑话。

前者那种炒作是庄宴不屑于去做的,而后者这种失误对于庄宴这么一个混迹圈内几十年的老手来说也不可能犯,只要合同一天没签,他就断不会轻易放出消息。

跟庄宴商量好后,宋野城挂断了电话,也没急着现在就去找梁鹤鸣,而是让豆子先回去休息,约好明天再来接他去公司。

豆子走后,宋野城坐在沙发上盯着《寻灯》的封面看了一会儿,但却没有再次翻开,而是直接拿着它上楼进了卧室。

走到床边,他俯身从枕头下摸出了一本书,随即转身靠坐在了床头。

那是一本褐色封面的书,从边角和色泽的磨损程度来看已经有些年头,封皮正中是灰色手写体的书名《尘埃》,而右下角则标着一行正楷小字——

白夜聆,着。

尘埃

《尘埃》。

这是白夜聆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宋野城最喜欢的一本,哪怕后来白夜聆每出一本新书他都会买来认真看完再收藏进书柜,这本也一直都是他心中翘楚。

这是一本小说,但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长篇,而是以一粒尘埃的视角将它漂浮辗转于世间所经历的十二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暗藏关联的故事串连到了一起。

前年拍摄、去年获奖的那部《双生》就是由其中一个故事改编而来,说的是一对父母惨死的双生子,从小共用同一个身份,长大后其中一人执着于復仇,而另一人明明渴望平静生活却迫于无奈屡次为对方创造“不在场证明”,最后因为观念和追求的巨大衝突,其中一个杀死了另一个的故事。

直到故事的最后,书中也没有明说活下来的那一个究竟是谁,而电影拍摄时也保留了这个悬念,这就使得影片本身就充满了值得讨论的话题性。

再加上一人分饰两角的“双生子”设定为宋野城的演技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最终这部电影拿下影帝可以说得上是众望所归。

这一次要拍的《寻灯》同样也是出自这本书,是由这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改编而来,而宋野城之所以没能在昨夜听见名字时立刻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十二个故事原本并没有单独起名,隻以章节作为划分。

《双生》和《寻灯》都是在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后,特意为剧本而取的名字,所以直到看见《寻灯》剧本简介中那句“改编自白夜聆小说《尘埃》 ”时,宋野城才恍然明白了它说的是哪一个故事。

卧室里的窗帘没有拉开,宋野城借着顶灯柔和的光线翻开书,顺着目录翻到了 。

这一章的主角名叫方至,是从偏远落后地区走出的大学生。

因为从小生活的山村深受封建迷信荼毒,他年少时遭遇过不少迷信带来的伤害,所以一直对怪力乱神之说厌恶至极。

为了摆脱那样愚昧无知的环境,他拚命努力考上大学,从此逃离了那片穷乡僻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对命运和鬼神之说深恶痛绝的人,长大后却在生活连番遭遇变故的绝望中一步步相信了宿命的存在,为寻找一盏“神灯”的下落而如疯如痴。

故事的最后,白夜聆写了这样一句话:

“神明是绝望的产物,但凡还有一丝人力能够挽回的可能,神龛便理当长久蒙尘。”

这个故事宋野城已经看过了很多遍,如今再次重温了一遍后,他终于转头拿过一旁的剧本翻看了起来。

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本通常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动,除了情节需要丰富之外,原文中很多概括性的叙述和心理活动都要转化为更直观的动作语言神态才能在镜头中展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尘埃》出版于2012年,距今已经有八年之久,这八年来白夜聆的文字一直都在变化,无论文笔、情节还是深度都与当年有了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必然也会有所体现。

翻看了几页剧本后,宋野城很快发现了白夜聆对故事切入点和时间线的改动,正打算继续细看时,忽然,他先前随手仍在床上的手机响了起来。

屏幕上显示着微信视频邀请:

【风华绝代秋影后】

宋野城挑了挑眉,划开屏幕点了接通,还没等影像出现就已经先笑道:“秋姐?”

对面摄像头晃了半天才停下,屏幕里出现了一张敷着面膜的脸,虽然样貌被遮挡了大半,但仅从姣好的脸型和露出的那双顾盼生姿的眼睛便能看出这必是个美人无疑。

“嗯,儿砸。”秋明月闲适地靠上了泳池边的躺椅,从旁拿过了一杯红酒。

宋野城瞥了眼时间:“你那都几点了?下半夜还不睡?”

秋明月是宋野城他妈,当年在影坛也曾红极一时,后来将国内外影后拿了个大满贯,她便自认为功德圆满,毫不留恋地挥一挥衣袖、潇洒转身退隐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