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 花园里的谈话(2 / 3)

加入书签

人之前是有什么矛盾吗,最近总能听到他们的事。”

“以前的矛盾我不清楚,但昙妃一心想把皇贵妃打压下去,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那皇上不管吗?”

“皇上……可能也是有心无力吧。毕竟他们两人身后都有背景,谁也不能轻易降罪。”

映嫔接口:“可见家世背景有多重要,若那冷氏也有人在朝中为官,就算有错也不会遭那么大罪。”

谈到冷氏,墨常在唏嘘一番,又道:“那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昱嫔瞥他一眼:“是真是假于咱们又没关系,管他呢。”随即拉着他向映嫔告辞。

在御花园的林荫小道上,墨常在问:“怎么走得这么急?我茶水还没喝完呢。”

昱嫔答道:“现在跟你们刚来时不一样了,昙妃几次探望映嫔,足见他们关系亲密,你在他面前提起有关昙妃的传言,这不是自己往棺材里钻吗?”

墨常在恍然大悟:“还是你想得周到,我都没往这上面想过。不过,他会把咱们的话透露给昙妃?”

“这就不好说了,他是要争后位的,这样的人往往会无所不用其极,咱们不得不防。”

“那你就不防我?”

“等哪天你开了窍也走上那条路,那咱们也就疏远了。”昱嫔站定,正色道,“不过在我心里,你始终与我更亲近些,你若真想赢过映嫔,我帮你。”

墨常在收起笑容,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我其实是不想来的,为此还闹过。可是,家族一天不如一天,必须得有人做出牺牲,我若不来,便是我弟弟来。”

昱嫔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在他印象里,墨氏是不仅是门阀还是财阀,富甲一方。

墨常在道:“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事实上在入宫之前,我也一直以为我们墨家真如传言那般豪奢贵气,直到父亲找我深谈一夜,我才明白,这耀眼繁华只是夕阳落幕前最后的晚霞。”

“是出现变故了吗?”昱嫔深知并不该打探秘辛,可他忍不住还是问了出来,说完后又很快道,“要是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

“倒也不是秘密,其实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感觉到了,只是我被保护得太好,从未接触过外面的事。”墨常在边走边道,“帝国四大家族由来已久,虽然我们互相通气联姻,关系错综复杂,但墨家始终不为其他三家看好,你可知其中原因?”

昱嫔入宫前接触过一些家族俗务,大体上能猜出来。帝国重农抑商,冯、方、应三家都是拥有良田千亩的巨富,像方氏还同时拥有五条江河的渔业,垄断一方。而墨氏不同,他们有田地却不种庄稼,而是种植桑树养蚕,他们是靠丝绸起家的。事实上帝国四分之一的绸缎都是墨家产的。在一百多年前的战乱中,墨家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没有受到战火波及,却借战乱之机雇佣了大批流民在丝厂工作,用极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在赚到第一笔资金之后又迅速扩张,开了第二家第三家丝厂,直至今日,墨家开设的织造厂在帝国全境内已多达四十余家。

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眼中或许值得称赞一句颇具商业头脑,可在另三家眼中,却有些不耻。

尤其是应家,当年他们地处兵家必争之地,散尽钱财周旋无数,最终幸运地存活下来,然而那些佃农可没有这么好运,死的死逃的逃,而墨家最开始雇佣的那批流民有很多都是原本隶属于应家的农户。

后来,世道安稳下来,很多流民开始返乡,然而进了墨家丝厂的人却不想回去,因为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力气活比起来,在丝厂的工作显然轻松许多,挣得钱更是以前的数倍。

虽然墨家最后迫于压力辞退了一些工人,但这些人最终还是没有回去种田,而是作为熟工重新找到织造厂做工。更有甚者,自己攒钱开了小作坊,做起买卖来。

类似的事也出现在冯、方两家,佃农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人们都想尽办法进城谋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十地九荒的现象。

这种局面,一直到几十年前才堪堪遏制住,当时皇帝颁布了一道旨意,命令地方彻查农户数量,凡有地不耕种者一律徒三年,凡雇佣佃农为工者,雇主罚银百两至千两不等。

此旨意一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帝国境内的生意人几乎都受到影响,而那些地主乡绅却为此受益,而这里面最高兴的莫过于冯、方、应三家。

至于那道横空出世的圣旨,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来自云梦方皇后的授意。

昱嫔暗自梳理一番,对墨常在道:“你父亲该不会想让你也学当年的样子,让皇上下旨重新扶植商贾?”

“他是这么想的,现在人人都被按在田地上动弹不得,人员无法流动,月钱不断地加,可还是招不到工。墨家的织造厂已经关闭了一多半,不光我们墨家,其他很多作坊因为招不到人也都面临关停。”

“所以近些年绸缎价格上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仅是绸缎,现在所有物价都在涨,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