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五章 老友归乡(1 / 3)

加入书签

第七十五章    老友归乡

第二年,永嘉三十五年,从春天开始,便有一种忧虑笼罩在燕京上空,那就是从一月里便极少下雨,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夏季,本来夏天应该是多雨的,然而这一年的夏季已经过了大半,不要说猛烈的雷雨根本不见踪迹,就连蒙蒙细雨都是十分珍贵的,眼看着就是一场大旱。

这一幕场景对于黛玉等人来讲并不陌生,几个人登时就想到了永嘉三年的那一场干旱,那可是非常严峻的,于是空间中便又开始囤积面包果。

六月里的时候,旱情已经相当明显,米谷价格大涨,走在京都的道路上,入目只见愁容满面的行人;潮音阁这边倒是没有太大影响,黛玉每天仍然是过去彩霞那边教导贾鲭,有的时候还要给祁金环搭一把手,暂时抱一下贾舲——前面的男婴死去之后,今年年初,彩霞又从养生堂抱回一个小女婴,给贾鲭作妹妹,取了个名字叫做贾舲,当真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事,贾鲭今年已经四周岁,爱跑爱跳,胃口很好,身体颇为壮实,贾舲则稚嫩脆弱,若有个风吹草动,二次打击真的是受不住。

那一天彩霞从养生堂回来还在慨叹:“如今那里连男婴都多起来了,真是可怜。”

到了七月十二这一天,还留在京中的昔日姊妹又聚在一起,送别项屏山,这一日黛玉便给贾鲭放了假,让她自在玩耍两天,自己去送项屏山,一起相送的还有顾太清。

项屏山回归杭州,乃是扶着丈夫与儿子的灵柩归乡,三年前她先失去了儿子,一个多月之后,丈夫也过世,如今时机成熟,她便要送丈夫儿子的遗骨回到杭州,从此自然便是不再回来的了,今后难得再见面,想到项屏山在京三十年,姐妹之间情谊深厚,此时便要分别了,不由得都是心中感伤。

宝钗也来送,然而她家中事情多,薛蟠这一阵又不太好了,所以只是在城门前话别,挥着手望着项屏山的车驾远去,便慢慢地转回城中,顾太清与黛玉则是一直将项屏山送到通州,当晚便一起宿在舟中,三个人将床铺并起,连床夜话,相约来世再作姊妹。

时间已经是二更三点,沐雪元站在船头,望着运河里汩汩流动的水,已是将近十一点的深夜,河水映照在夜空之下,显得青黑青黑的,将满的月亮倒影在河中,波光摇动之下,是一块破碎的银白。

紫鹃这时打着呵欠从船舱里出来,轻声笑道:“现在还在聊着,只怕这一个晚上不要睡了,明儿回到家中,可要好好补补眠。唉,本来也有些睡不着,听着这河水的声音,却又(与海涛声)不太一样,没有那样的辽远澎湃,却总觉着有些凄凉。”

沐雪元盯着船沿下方的水,道:“这运河的水位也降了一些了,幸亏走得早,倘若再晚走一些,河水继续下落,都不知能不能行这么大的船。”

紫鹃:……真的是随时不忘观察生存环境。

沐雪元转过头来笑了一笑:“我们还是回去睡吧,明儿回到家中,还要干活儿的。”

她当然也很舍不得项屏山,然而现在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为了这个辗转,毕竟沐雪元如今也已经是六十一岁的人,虽然这一副多年从事体力劳动的身体,如今健康状况依然很不错,上山打柴下田种稻仍是堪称矫健,然而毕竟是这个年纪了,体力与二三十岁的时候难以相比,工作效率没有那么高了,所以之前忙忙地采了这许久的面包果,也不过刚刚满仓而已,这一阵树上已经没了果实,然而又要将之前晒干的面包果肉磨成粉,还要挖掘甘薯,另外菜园里禽畜圈舍之中也有许多事情要干,所以尽量还是不要影响睡眠。

第二天七月十三的早晨,洗漱之后吃过早饭,太清黛玉一左一右拉住项屏山的手,不住地叮咛:

“这一番长途远路,千万保重身体,每日不要只图赶路,早早停歇,晚晚启程,风雨倒是罢了,只怕一路难有,却切莫中了暑。”

“得闲便写书信来,纵然是只言片字,看了也让人安心,姐姐这几年时常生病,去得这么远,着实令人不放心。”

项屏山已经是七十几岁的人,从燕京到杭州,千里迢迢,虽然走水路能好些,终究不比安居在家中。

殷殷话别了,送行的人离舟上岸,目送着项屏山的船慢慢地启动起来,离开岸边,项屏山站在船头,对着岸上连连挥手,岸上的人也挥动手里的帕子致意,船越走越远,终于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顾太清叹了一口气,道:“颦妹妹,我们也回去吧。”

上午将近十一点,三个人回到潮音阁,进入凤炎洲,沐雪元赶快烧水,黛玉匆匆冲了个澡,换了中衣便躺倒在床上,昨晚她可真的是大半夜都没有睡,中间大约只睡了一个多时辰,清晨起来十分疲倦,只是强撑着,到如今回到这里,实在有些撑不住,便躺下补眠,沐雪元与紫鹃出门自去做事。

黛玉这一睡,便一直睡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这才按着胃部醒来,睁开眼睛便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

见她坐了起来,紫鹃笑道:“可算起来了,还在想是不是要睡到晚上,颦颦可觉得饿了么?”

黛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