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一章 木屋区忆旧录(1 / 4)

加入书签

第五十一章 木屋区忆旧录

十月十七号,文汇报上发出了中国大陆前一天《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简称“统购统销”。

余若荻一看当天的报纸,不必看内容,只看标题,便一口断言道:“全面的管制经济开始了。”十六号乃是重阳节,倒是搞了个大新闻。

谢芳仪犹豫着说:“或许是因为战争期间,难免要进行这样的管制……”

余若荻笑道:“姐姐啊,七月的时候不是已经签了停战协议?朝鲜那边已经停火了啊,哪里还需要这样的战争经济?只怕接下来公私合营很快就要来了。”

第二天便是休息日,余若荻背了一些米面过去戴凤那里,虽然已经来了香港,杂货店里粮食的大宗生意是不做的了,不过一些食物仍然是余若荻这边送过去,尤其是主粮,收的钱比市面上便宜三成,这也算是肥水不落外人田,两边都得便利,时常还置办了菜肉,大家一起聚餐,加深长期以来患难扶持所建立的感情。

到了那里,余若荻放下背包,便看到有个水喉匠正在修理水管,丁香大声抱怨着:“真倒霉啊,居然漏水,大清早的让人不得清静。”

余若荻笑道:“想开一点,漏水总比断水好,况且当地的说法里,水便是财,忽然之间漏了这么多财给你,只怕马上就要发财。”

丁香撇了撇嘴,心情稍好了一些,道:“等我真的发了财,便要盖一栋小洋楼来住,崭新崭新的,这样的旧房子,整天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成日只顾了补窟窿,厌烦死了。”

旁边戴凤扶了扶老花镜:“倒也没有烦成那样子,这几个月才有这样一件事。”

水喉匠默默地修着水管,没有出声。

这时阿苹送上茶水来,几个人坐下来喝茶,说着大陆刚刚开始搞统购统销,丁香很不以为意地说:“这是让我们这些小本生意人都不要做了的意思?当初在那边的时候,五一年尾,你劝着在正当风潮的时候赶快把铺子收了,我倒也不是全为了怕她们,实在是那国营的粮铺就开在我们铺子旁边,纵然继续下去,也没得什么好做,不如罢了吧,何苦给人家叫做‘粮贩子’,那般难听,仿佛‘人贩子’似的。累了这么多年,我也养养神。”

阿苹笑道:“虽然粮食生意不好做,好歹还有些菜肉瓜果,倘若留这一线生路倒也罢了,若荻阿姨时常说,只怕全都要收了公有。”

丁香笑道:“那么可不是跑过来的人更多?这香港一共才多大的地方,莫要挤爆了。”

又过了二十几分钟,水喉匠出来说已经干完了,请主人进去验看,几个人一窝蜂似的涌了进去,仔细查看了新换上的水管,果然严密,戴凤便付了钱,又请他坐下来喝一杯茶,吃一点点心。

那水喉匠接过茶碗来咕嘟嘟一口气喝干,把那点心拿油纸包了揣在怀里,道了一声谢,临别时候说道:“几位太太小姐,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上上签,终究是白墙红瓦的洋房,许多刚刚从上面下来的人,都是住在木板屋里面的,自己买了板条钉成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说得几个人面面相觑。

过了一会儿,余若荻说道:“有时间倒是应该去看一看那些临时房屋是什么样子。”

这一天晚上,杜德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居住的地方,这一片区域许多都是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道路逼仄,十分粗糙凌乱,杜德彪本来想马上回家的,然而经过一家小店,却看到有一个人正在那里喝酒。

杜德彪一见是他,便走了进去,坐在那人身旁的椅子上,说道:“嘿,老卫,你的胃不好,为什么还要喝酒?而且都不用下酒菜的?来,给你这个,今天好运道,给人家修理水管,客人送了好几块枣糕,你吃一块垫一垫肠胃。”

卫孝慈推辞道:“拿给孩子吃吧。”

“唉,你客气什么?多亏了你给我那两个小子补习功课,上一次校考,总算是及格了,平日里我怎么打都是不行的。”

卫孝慈这时也觉得胃中又在隐隐作痛,便拈了一块暗红色的点心放到嘴里,入口果然是浓浓的红枣味道,秋季正是吃红枣的时候啊,自己故乡的枣子也是有名的,然而不知何时才能重返家乡。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国语闲聊着:

“小孩子难免调皮一些,不要总是打他们,打也不会有用的,平时要盯紧一些,和他们慢慢讲道理。”

“我是和他们讲道理啊,一个人倘若书读不好,便没有出息,给人家看不起,只能在街上给人家拉车扛包出力气,就好像我一样,一辈子不得翻身。”

卫孝慈苦笑一声:“其实书读得好又能怎么样呢?我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如今却又如何?早知今日,当年便不如去学一门手艺,也像你老哥一样,凭本事吃饭,走到哪里都不怕。”

“怎么?又受了管工的气?嘿,那班人就是这样,拿着鸡毛当令箭,看把她们给能的。”

卫孝慈摇头道:“没有办法,‘受人二分四,边有吾受气’。”

后面这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