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顺其自然很残酷(1 / 3)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七章 “顺其自然”很残酷

三个月后,八月十号这一天,谢芳仪晚上捧了一个大包兴冲冲地回来:“秋秋,你猜我买到了什么?”

余若荻:“这么一大包,难道是白报纸?这白报纸的价格倒是和奶粉一样地飞涨起来,囤一点也好。”

谢芳仪撇了撇嘴:“囤货囤货,一天只想着囤货,前两天买了那一箱奎宁丸,还不够你开心?”

余若荻:“当然不开心,从前一箱金鸡纳霜不过二十四块钱,内有一百瓶,每瓶一千粒,可是现在已经涨到一百几十块了。”

谢芳仪笑道:“好了,不要财迷了,这药一定是要继续涨的,如今这个价格买下来,只怕还是便宜的。”

余若荻点点头,自己今生虽然当不成才女,然而也要当财女,穷困的生活啊,实在太过磨折人。

“所以姐姐到底买的是什么?”

谢芳仪将蓝布包放在桌子上,打开来一看,里面整整齐齐两摞书,扉页上印着《鲁迅全集》,旁边小字是“一/二/三/四册”。

余若荻顿时捂脸:“姐姐啊,原来你买的是这个书。”

谢芳仪笑了笑:“我知道秋秋是不太喜欢鲁迅先生的,不过先生毕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当年给我启发很大的,他逝世到现在已经两年时间,如今出版了全集,我总要买一套来看一看,就算是用来做收藏也是好的。”毕竟是初版呢,为了出版这套书,在上海特意组织了“复社”,“复社”的名字让余若荻一下子想到了明代的一个文社。

余若荻拿起一本书来看了看,罢了,反正也不贵,普通平装本只要八块钱一套,大红纸面,布脊精装,当作收藏品也是不错,挺好看的,保存好应该会升值的。

余若荻对于鲁迅并不很崇敬,在她看来,鲁迅是一个骂世之人,他骂战太多,让自己想到了微博骂架,鲁迅的名气如此之大,与他的骂世不无关系,就好像前世微博上一些人,话题激烈,能撕叉,涨粉快。尤其是一批女粉,只要一个男子为女人说几句话,就会得到特别的拥戴,这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男人搞女权特别吸粉,“女权男”风光无限。

有的时候余若荻就感到,迷鲁迅不如追星,一些明星都是很积极向上的,形象没有黑点,相貌又非常漂亮,追星让自己快乐,看鲁迅有时候只觉得窝火。

余若荻想了想,说道:“对鲁迅喜不喜欢倒也罢了,我只是想起了杨荫榆校长。”

听妹妹提到杨荫榆女士,谢芳仪也沉默了,就在今年元旦那一天,杨荫榆被日军杀害于苏州吴门桥。

杨荫榆是留日又留美的,日语非常流利,自从去年上海沦陷之后,紧接着太仓、昆山、吴江、苏州、常熟也相继失守,侵略军在各地烧杀掳掠,女子面临的危险尤其巨大。杨荫榆自从女师大风潮之后,因为给一帮“左翼革命者”激烈批判,弄到声名狼藉,在各处都待不牢,最后自己办了一个女子补习学校,叫做“二乐女子学术社”,日军进了苏州,杨荫榆出于自身的耿介品性,保护女性,庇护四邻,那个女子学术社俨然成为女性避难所,她还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递交了日文写成的抗议书,遇到被日军追逐的妇女,杨荫榆当场站出来用日语交涉,如此种种,自然令她成为日军的眼中钉,因此在民国二十七年的元旦节,将杨荫榆引出家中枪杀。

杨荫榆的这种生硬刻板,当年让她丢掉了女师大校长的职位,如今则是让她失去了生命。

谢芳仪在作学生的时候,也是很讨厌杨荫榆的,自己就是给一个杨荫榆类型的校长开除出学校,更何况自己的精神导师鲁迅先生也痛批杨荫榆,这更加证实了杨荫榆的罪过,然而到了如今,尤其是面对杨荫榆的死亡,她的想法却发生了变化。出于感情,她不愿承认鲁迅先生当年或许太过激烈,有失公允,然而面对杨荫榆最后的结局,谢芳仪觉得也应该献上自己的一番敬意。

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杨荫榆校长的死讯,另外还有苏雪林的一段评论:““她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人敢翻的。”因为苏雪林对鲁迅的激烈攻击,谢芳仪在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只觉得其含沙射影放冷箭的技术也不输于她自己所挖苦的鲁迅先生,然而妹妹却淡淡地说了几句话。

“近世的潮流,但凡是有什么运动,总是要学生们冲锋在前,号称作‘学生是最激进最革命的群体’,然而为什么那些成年人,那些在社会上有根基有力量的人不走在前面,却要让涉世未深、自身还很脆弱的学生作先锋?这简直好像是敢死队都用年轻人(日本的神风特工队队员生年平均十七岁)。杨荫榆纵然有千般不是,她作为学生的监护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如今想一想,幸好我读的是商校,否则倘若进了女师大,这成天斗来斗去也是够我消受,我们会计中专还是很现实的啊,学历低一点便低一点罢了。”

谢芳仪听了这段话,心头的情绪更加复杂,她不由得想到了刘和珍,刘和珍当年也是倒杨运动的有力者,然而时隔不久,就在第二年的春天,她便死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