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运河生涯(1 / 3)

加入书签

第四十四章 运河生涯

泰山上烟雨蒙蒙,一个老妪和三个男子撑着描花油纸伞走在山间的道路上,梅咏雪看着周围那笼罩着迷离水汽的山峦,雨中的泰山果然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如梦似幻,人走在山间,仿佛要修仙一样。

自己在空间中,雨天也曾经行走在山中,那种情况基本上就是进山之后突然下雨,并不是为了诗意而特意选择阴雨时入山。只不过那种情况下,虽然也能够快速转入外面房间之中,拿了伞继续沿着山路走回山洞,可是却总觉得没有此时走在泰山路上这样感觉到诗意,难道是因为空间的山中都是泥土路,而这里则是石头台阶吗?

这时前面来了两个抬滑竿的人,梅咏雪回头对姨婆说:“姨婆,那里有人抬竹轿,要么您老人家坐上去吧,早上还是好天气,没想到突然下起雨来,这山路湿滑得很,莫要一不留神摔倒了。”

姨婆素来是个“老当益壮”的人,最是要强,半点不肯服老,只是这雨后的山路也确实是太滑,若只是爬山,她倒是没什么,很能坚持得住,可是道路湿滑就有点hold不住,这个时候不但梅咏雪在说,樊瑞仙和兰生也不住解劝,老人家的心终于活动了,坐上了滑竿。

樊瑞仙一手撑着伞,另一只手拄着一根竹仗,小心地在山间走着,她们不需要赶时间,而且此时的雨与其说是水滴,不如说是霰粒,微茫地洒在空中,如同雾气一样,因此也不用为了躲雨而感到惶急,很可以在雨中悠闲地漫步,欣赏泰山的雨景。

三十几年前,樊瑞仙在闺阁中的时候也曾经想过,天下名山大川如此之多,自己要怎样才能踏足山间去看一看?当时母亲笑着告诉自己:“等你做了奶奶,便可以大大方方出门烧香看景,若是年纪再老一些,愈发的可以去远一些的地方,连香山红叶都可以看了。”

当时自己就在想,女子要稍微方便一点地出门,一定要等到鬓发斑白的时候啊,然而那个时候面皮不复青年时的光润,脸上都是皱纹,脚步又更为艰难,这种情形下游山,那趣味恐怕要减掉许多了,鹤发鸡皮的人走在香山的道路间,恐怕连青山都要因之减色。

樊瑞仙有些出神地想了一会儿,一不留神脚下便微微一滑,旁边的梅咏雪连忙扶住了她。

樊瑞仙道了一声谢,转头又看梅咏雪与兰生,这两个人这一次长途出行可算是放飞自我了,也不知梅咏雪从哪里看来的图样子,设计了一款十分新颖的比甲,这种穿着便利的外罩衣服本来是无袖、无领、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令人行动便捷,也有人穿着它来骑射的,而梅咏雪改制后的比甲则是大掩襟,一直到下摆大开口,腰间一条宽阔的腰带,两侧也有开叉,走起路来十分的拉风。

尤其是那墨蓝色比甲的领口衣襟边缘,还有肩部袖口都镶着宽宽的蓝缎印花围边,蓝黑色紧身衣服上再搭配比甲镶边的同款缎子护腕,沉凝之中带了亮色,看上去极其飒爽,走在道路上十分吸引人的眼球,旁人的视线扫过来,虽然没有把目光投放在自己身上,樊瑞仙也觉得很有些不好意思的。当初梅咏雪画出了图样子,还问自己要不要也做这样一身,自己连连摇头,若是穿了这样奇异的衣服出去,只怕走路都要绊脚,兰生倒是与这位“舅舅”意气相投,当时就连连叫好,舅侄俩每人做了一身,穿了标杆溜直地走在外面,果然是分外的风流倜傥。

在泰山脚下品尝了一下当地的小吃,四个人便继续赶路,一路来到济宁。之所以来济宁,是因为京杭运河从这里通过,一路走陆路毕竟有些风尘仆仆,因此一家人就想到在这里乘船一路去往杭州,走水路要比旱路轻松一些,而且陆地上的风景,前面这几天也看得很饱了,很希望再看一看水景。

按理来说,运河通过的地方都应该是比较繁华的,毕竟是交通发达的地方,一般来讲这样的地方人流货流都比较多,运输业就会带动当地的商业,最简单的是起码住宿和餐饮行业会比较兴旺,然而当几个人在郊外收好马车,背了行李包裹走进济宁城,却只见街道两旁的店铺十分寥落,伙计们都恹恹地站在那里,垂头丧气的样子让梅咏雪一下子就想起了京都大瘟疫的时候。

商业机构的状况已经很没精打采,比这更糟糕的是街上还有三三两两表情茫然无所事事的人,甚至有一些已经聚集成一团,凑在一起低声地说着话,也不知都是在说的什么。另外有一些人背着包袱推着车子,茫无目标地在街头走着,显然是移民,偶尔一张口,听出一口东北口音,看来因为萨尔浒之战而南迁的人不止自己这一家啊。

虽然赞同人口的自由流动,绝不羡慕搞出生地监禁的铁格子社会,然而梅咏雪也知道,失业人员组成的流民群体是非常危险的,这些人就等于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或者说是被高速运转的离心机甩脱了出去,在人茫然失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将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呢?所以流民潮可能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就好像失控的水流变成冲破堤坝的河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崩溃,十分典型的就是明末农民大规模反政府。

梅咏雪的眼神凝聚在一个迎面走过来的人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