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 蜂影渺茫(1 / 3)

加入书签

第四十三章 蜂影渺茫

雅楠姑妈的超市果然很快结业了,越漫晶托雅楠帮忙买了两提卷纸,按原价的九折付的钱,本来对方是打八折的。周六的时候她又去那多年未曾涉足的居委会,递交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领了票证,供给票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票,一种是纸质票,越漫晶选了纸质的。如今越漫晶万分庆幸自己买了郭伯伯的房子,把户口从集体转为个人,否则还要去公司总部借户口,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

越漫晶看着自己领到手里的供给票,因为自己是办公室职员,所以是按照脑力劳动者定的量,每个月有三十五斤供应粮,其中十五斤玉米碎,十二斤土豆粉,五斤大米,三斤白面,另外还有鸡蛋三斤,猪肉二斤,食用油一斤,配合供给票都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超出这个范围都要自己按市场价去买了。

越漫晶在网上一晒自己领到的供给票,很快就有人说:

“很不错了,这已经接近饥荒时期重体力劳动者的粮食供应量,更别说还有肉和鸡蛋呢,虽然说超出的量要自己按市场上的高价去买,不过一个女孩子省着吃绝对够了,说不定还能卖一点粮票。”

“单纯从粮食数量上看,是够了的,然而副食品太少,肉蛋油非常少,这样就会耗费粮食,更别说这年头谁能不做体力劳动?休息日上山挖野菜的工作量也不轻呢。”

越漫晶:确实,自己在空间中要种田养禽畜,的确堪称重体力劳动了,这些东西都不够自己吃的,尤其是自己并不喜欢吃玉米碎煮粥,也不喜欢吃土豆粉的馒头,那些东西只能当杂粮改换口味,这一下成为了配给品中的重头戏,如果让自己成天吃玉米粥,自己都要哭死了。

不过卖粮票这个倒是一条路子,反正自己用不着,不如卖出去给别人用,自己没必要给国家省这个份额。

二月很快就结束了,从三月一号开始正式启用票证制度,仿佛在一夜之间,社会就过渡到了一个新时代,在办公室里听着大家说什么“粮票肉票粮本”的话,越漫晶真的是感觉自己瞬间穿越了七十年,来到一九六零年代。

然而科技发展了,这一次毕竟与上次不同,上一次的人民公社被证明是失败的,这一次在现代农业机械的基础上直接建立起了集约化的大农场,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征粮也显得没有那么残酷。而且这一次让人松口气的是,家庭养殖种植没有被当成资本主义咔嚓掉,即使是城市居民,也能在阳台上种点养点什么东西来补充家里的食物需求,另外自由市场也并没有直接取消,市场仍然存在,只不过商品价格直线上涨,因此大家主要依靠的就是配给食物。

让几家邻居都大为庆幸的是,韩泳毅恰恰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找到了工作,因为就在配给制实行的同时,城市里清理闲散人员的力度也更强烈,各大媒体、街上墙壁还有横幅上都铺天盖地宣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至于哪里是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呢?春季马上开始了, 山西运城的万亩梨园等待人工授粉,四川的苹果园也需要“蜜蜂人”,还有新疆喀什的百万亩巴旦木,这种巴旦大杏仁一向是一种很特别的小吃,越漫晶也很喜欢吃,过年的时候空间里不怎样准备瓜子花生来磨牙,却总是要买一点这种大杏仁,然而巴旦木高度依赖昆虫授粉,如果缺少蜜蜂这一类授粉昆虫,几乎不会结果。

因此各种“广阔天地”招工广告的画面上满是美妙的景致:一望无际的雪白梨园,粉白的苹果花,还有壮美辽阔的新疆风光,要命哦,第二次八千湘女上天山要开始了。

经过这些年各种风波的锤炼,许多人也都很老练了,对于那些美妙的宣传都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宣传片越美好,往往实际情况就越糟糕。只看那梨树园,一眼望去千朵万朵梨花仿佛漫无边际的香雪一样,如果是诗人去采风,那的确是很有情调的,然而在那里干活儿可就未必很舒服了。

最可怕的就是,如果一旦招工到那里,会不会把城市户口也迁走,一辈子成为农村人?上个世纪上山下乡的余韵还飘散在这片大地上,即使年轻人不了解那个时代也没有关系,这不是有万能的网络嘛,几十年前那已经陈旧褪色的往事又重新被翻了出来,虽然除了宣传图片之外很少有真实的老照片,然而人们的叙述却是异常鲜活的,那一段被沉埋的历史如今突然之间活了过来,一些高寿的人讲起她们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知青运动的遭遇,回城是怎样的艰难,本来很多人不愿再回忆了,然而现在马上山雨欲来,她们也就不能再保持沉默,起码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孙女一辈再倒霉。

看到这么多地方在招人过去人工授粉,越漫晶立刻想起那一篇文章,“蜜蜂若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一个很有预言味道的一个标题。

官方的解释是,因为气候异常,所以蜜蜂大规模消失,然而这无法解释“蜂群崩溃失调症”,养殖蜜蜂好好的蜂群突然就消失了,就好像人类历史上那些失落的文明一样,另外外来蜜蜂造成本土蜜蜂多样化下降,最后不知会导致什么后果。越漫晶不是蜜蜂生物学家,她只粗浅地知道这一点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