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七章 定都临安前尘往事(2 / 3)

加入书签

了。啊,吃了饭过一会儿赶快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开店,这饮食店早出晚归赚的真是辛苦钱。”

“又有什么行当不是这样呢?都是一年到头难得休息几天。”吕晴笑着宽慰道。

躺在床上,商玦闭上眼睛,在困倦的身体进入梦乡之前抓紧最后一点时间胡思乱想着:“从前朝九晚五多好啊,每周有双休,过年还能放起码一周的小长假,到了这个时代,小市民只好天天上班,真的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啊!”

年后不久,赵构就宣布新宋正式定都临安。

商玦早上拿到朝报的时候正喝着牛奶,她和吕晴现在都养成了每天早上喝牛奶的习惯,多喝牛奶长高高啊,而且商玦本来也喜欢那种乳香,感觉有一种抚慰的作用,有时候真恨不得把牛奶当水喝,反正那头牛一天产几十斤奶,多余的只好做成奶酪。

当时商玦一看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一下是板上钉钉了,自己如今是帝都的居民了啊。想起前世那北京户口是多么的宝贵,还有北京那房价如同天梯一样高不可攀,如今自己和吕晴居然在南宋首都有了三套房,不由得有一种畅快的感觉。

自从临安正式成为首都,城中愈发热闹起来,虽然商玦因为打理店中的事务很少上街,但是也发现周围新开了一些店面,有一些还挂出了“汴梁老字号祖传老店”的招牌。

这天早上,她们两个推着一车菜肉沿着街道向店面走去,吕晴看着路边一家新开张卖珠子的,一脸困惑地说:“阿玦,这一家当真是东京城的老店么?怎的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祖辈便在汴梁城开着的店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东京老店了?”

商玦摇头道:“实在是不晓得,我过去很少上街的。我们那家小店就算了吧,过去东京城里着实没有我们这一号,被一些老东京人发现了要笑的。”

因为城中日益繁华,这天两个人难得休假的时候便也走出来逛街,买了麻腐鸡皮、白肠、鸡头穰沙糖绿豆几种小吃,吕晴又看上一个牛角凿成的小盒儿,上面贴着银花,买了下来放在腰间的招文袋里。

商玦笑道:“我们很该加添一口箱子,如今各种零碎物品可是买得不少了。噫,这里有一家新开的书铺,我们过去瞧瞧吧,忽然想起这几年来除了历日就没怎么买过书。”

吕晴抿着嘴乐道:“你总是说这些古书没趣儿,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今日居然也有心去看看书。”

商玦一笑,说:“或许有几本清爽别致的新书也未可知,家里那些书都被翻烂了,该买几本新印的书来充书柜。”

巧了,她们进入的那家“荣六郎书铺”门首也写着“东京老店”,商玦起初没有很留意,等她拿起一本《抱朴子》,打开扉页一眼便看到一段广告:“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中瓦南街东,开印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 绍兴壬子岁二月旦日”

刚印出来的书呢,放在鼻端还有油墨香。

看到这一段怀旧述今的广告词,商玦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今昔之慨,在东京时自己没有去过这家书铺,如今在临安却晃荡到这里来了,想想这一家人从汴梁到临安,一路上定然也是颠沛流离,如今汴梁已经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今后便在临安扎根,宛如连根带叶移植树木一样,当真是前尘如梦,一回首是百年身。

要说严氏的书籍中多是史书,这类玄玄乎乎的倒还真的很少有,所以哪怕只是为了猎奇,商玦也决定买下它来。

在铺子里又浏览了一下书名,商玦拿起一本《居家用事钞》来看,话说比起方才那本《抱朴子》,这种生活常识类的书倒是更对她的胃口,虽然里面的文字对于后世来说也属于古文,但是相对于经史古籍里面那晦涩的语言,已经算是相当的通俗易懂了,尤其是内容又让她很感兴趣。

两个人在书铺里消磨了一阵,买了几本书,付钱的时候商玦才忽然想到,自己在严氏收藏的《史记》扉页上也看到过这家书店的标志,原来竟然是东京有名的印书商,而且很有品牌概念,有意识地打造自家品牌。

她们走出书店,商玦扭过颈子抬头往上一看,只见“东京老店”四个字呈竖列端端正正题在“荣六郎书铺”几个楷体大字右方。

“啊呀,我想起来了,东京确实有这个铺子。”

“太好了,我从前从没机会去汴梁,如今也算是了却了一桩遗憾。今儿回家去慢慢看书吧,没想到你居然会买《抱朴子》,你买那本《居家用事钞》倒是不稀奇,我也喜欢看这类书,不过你怎么会买《抱朴子》这么玄的书的?”

商玦凑到她耳边低声说:“经典宋版书啊,留到后世老值钱了,而且千真万确的,上面还印着年月日的幌子。噫,你买的那几本诗词笔记我也爱看,最近不想看大部头,就想看一小段一小段的东西,也算是碎片阅读吧。”

“嘻嘻,碎片阅读这个词很有趣,阿玦你为什么总是能说出这般新奇有趣的话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