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三章 柔福帝姬(2 / 3)

加入书签

将脚拗大了的?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想到这事我就恨。”

商玦拿过小报来,一边看一边笑道:“只愿她莫要再将脚缠回去便好,放开了再回炉可是遭罪。唔,真惨啊,好不容易从金国逃回来,结果回到大宋的地界又被土匪掳了去,这个叫陈忠的匪首真是活该被杀,要说官军也是不辨是非,土匪窝里的许多女子都是被劫掠进去的,怎能当做匪眷要一概诛杀?柔福帝姬算是幸运,抬出公主的身份来幸免一死,若是其她女子,只怕是要白白死了。”

这时包子蒸熟了,陆陆续续有人来买早点,商玦和吕晴将大蒸笼抬出来,吕晴站在那里飞快地开始卖,商玦又进去做其它饭食。

她通旺了火,将面线煮进去,如今汴梁城北方人增多,面食的销量也大了起来,她回忆前世电视里看到的古镇面线的制作方法,终于制出了这种能够储存的方便食品,拉面太麻烦,还是脱水的干面线省事,批量制作长期储存,有客人来点餐的时候直接下到锅里煮开来就成。因为她家这面线乃是个稀罕物事,因此来尝鲜的人颇多,甚至有些书生学子富裕客商都来她们这小店,坐在局促的条凳上吃一碗鳝鱼面线,苏浙地区着名的鳝鱼面早期原型出现了︿( ̄︶ ̄)︿

商玦将大盆子里已经熬制好的鳝鱼浇料舀了一勺浇在已经煮熟的面线上,这一位客人要的是汤面,因此又加了一些汤进去,方才煮面那汤也不是白水,乃是猪骨鸡骨熬出来的高汤,所以“晴玦小厨”的新产品面线才会这么受欢迎。

商玦端了面线送到前面,脑子里忽地闪过一个念头,自己当初看书的时候曾经想过,如果柔福帝姬逃回大宋后,十分低调地隐藏在民间,从此默默无闻地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回归宫廷,是不是就可以躲过后面的杀身之祸,得终天年?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她当时面临杀身之祸,如果不说出自己是公主,官兵捉强盗的当场就会被杀,这样起码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并不完全是留恋富贵。

点了汤面的两个男子一听口音便知道是南方人,只听他们说:

“啊呀,没想到面食也能如此鲜美,虽然不能当饭,但作点心也好。尤其是这鳝片,鲜香滑嫩,定然是活鳝杀的,虽是小本买卖,倒不欺客,的是良心。”

旁边的朋友夹起小碟子里附送的凉拌藕丝,有些鄙弃地说:“那些北人整日说什么吃不到羊肉,嫌弃鱼虾不能肥人,还写了诗来嘲笑我们江南的莲藕,道是什么‘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钱怎养家。每日两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出莲花。’我们江南的藕最是鲜美,他们北人没吃惯罢了,整日里山药葫芦的,吃得那般不水润清灵。”

商玦在一旁:山药葫芦躺枪。

这时又有了客人来,商玦连忙又进入厨房去忙,当她再次出来坐着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只听那两人继续聊着:

“这家小厨店着实不错,价钱不贵,用料实在,还送小菜:笋丝藕丝和酱瓜,得亏他这里门面小,否则两边食肆看看都开不住也。对了贺兄,你不是说堂上老夫人这几日胸怀不畅胃口不好,吃不下饭么?不如便在这里买一份面线回去,虽不是正食,也能填填肠胃,总比一点东西也不吃要强。”

“梁兄好主意,只是这汤汤水水的如何带得么,家母是绝不会吃炒面的。”

“这个容易,你若是不愿意往来拿碗,他家里有大竹筒,将面线装进去就得,还多了一股竹子的清香,筒口用荷叶包裹住,只是要钱,这样一副竹筒要价两文,但是拿了回去倒是也可以用,那荷叶能熬粥沏茶,竹筒洗刷干净了也能装东西。”

“梁兄看来是这里的老主顾,连这个都晓得,确是好主意,我也不耐烦将碗送来送去,便在他家打一筒竹筒面好了。小哥,麻烦你再煮一份鳝鱼面线,要汤的,装在竹筒里我带走。”

商玦答应一声,到厨房里又开始煮面。

这时谢阿婆又走了过来,想来是在前面那条街已经走了一趟卖报,如今又折回来,吕晴语声清脆欢快地送了两个包子给她,谢阿婆欢欢喜喜地收了,连夸她们两个是好孩子。

商玦从厨房窗户看出去,只见满头银白的谢阿婆眉花眼笑地正连声夸赞她家的鲜菇大笋包,“着实好鲜笋,好似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一般,老身我吃了这么多年的笋,除了有两次在城外竹林里当场挖的,再没这么鲜的笋了!”

商玦听吕晴舌灿莲花地哄着老太太,心中想的是,可不嘛,这些竹笋都是当天早上到林子里刚刚挖出来的,那一大片竹林出产的竹笋着实不少,蘑菇也尽量用新采来的,实在不成才用干蘑,若不是两个人守着空间,这样大的食材成本卖这么低的价格真的是承担不起。

这些日子以来,商玦感触很深,她们两个日常采买东西的时候都尽量挑女卖家,比如买菜的时候,若是有女人推车卖菜,如果价格质量没有太大区别,她们就会选择女卖家,日常用品也是,比如小报,街上男女老少许多人卖报,她们专挑谢阿婆的买,毕竟谢阿婆孤身一人,年纪又大了,况且同性相怜,能买她的就买她的。

所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