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迷雾(2 / 3)
完之后,苏霓就开始琢磨到底要回什么样的礼物给木节,木节也是很喜欢古风的,平时经常发朋友圈的有许多她自己制作的发簪头饰,还有古典长裙大衣,因此空间中现有的东西送给她最好不过了,只是具体选哪一样需要好好斟酌。这一次木节送给苏霓一方印章,苏霓本能地就想回赠给她几块石头,她房子里现有几块乳白蜜黄的石头,也不知是田黄蜜蜡,不过这种石头之前被炒作得很贵,她不敢轻易拿出去。因此想来想去,最合适的就是材质普通,但是新颖别致的东西。
苏霓想啊想啊,终于被她想到一样东西,她曾经在鹤寿堂看到一副木头酒杯,上面还雕着海水图案,很有趣的,不如就把这个送给木节,她肯定会喜欢的。
又过了几天,老店终于彻底关闭,所有的东西都搬到新店来了,苏霓去物业那里交了钥匙,表明卡迪曼彻底交还了老商业街的店铺。然后苏霓就轻轻快快地一路赶往新店,从此之后她终于不需要两边跑路了。
十一月开始,工作量猛然增加,两边照管已经无法做完自己的工作,因此苏霓迫切地希望快一点搬家,如今老店的一切终于都结束了,太让她开心了。
苏霓又忙了两天,这一天是休息日,店面搞爆破活动,她在处理单据和安装位之外还要一起招呼客人,倒水开单拿文件,感觉一整天都忙忙乱乱的,到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这才消停下来,店里的客人很少了。
苏霓坐下来喝了几口水,很快就要下班了,今天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她就点开微信朋友圈想要缓解一下这一天的紧张。结果一进去就看到一篇帖子:2037最佳讽刺散文——霾是故乡浓︿( ̄) ̄)︿
苏霓点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
深冬时节,我在海南耽搁了几日,总有些若有所失的怅惘,今夜山雨初歇,月华如昼,我忽然怀念起故乡的霾了。
故乡邯郸的此时,正是品霾的好季节,约三五好友于高楼平台,一壶老酒,半根驴肠,远眺古城奇霾。放眼处莽莽苍苍,天地一色,偶尔露出远处高楼塔尖,依稀海市蜃楼。扑面不湿,入鼻欲。大街上但闻车马喧,不见行人面,如借时空隧道进入科幻世界。
苏霓噗嗤一下就乐了,这个人说话太损了,拐弯抹角地挖苦,刁钻古怪得厉害,偏偏还很有文才,就好像宝钗说黛玉:“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不过驴肠是什么?是驴肉香肠的意思吗?作者特意提出来,看来是邯郸当地一道特色小吃,将来自己如果去河北旅游,应该尝一尝啊。
再往下读,苏霓更乐了,只见作者把北京上海的雾霾都贬损了一番,说北京的霾架势很大但温温吞吞,来势凶猛却回味不永,到底是建都时间太短,行家一眼就知底蕴尚薄。上海的太淡,太拘谨,太细腻,正如她们的小资情调。连石家庄的霾,作者都没说好话,说它掩不住的泥土气息,且不具层次。
连雾霾的各种味道来源她都给出来了:邯郸的是国有霾,比较醇,清一色金属味。武安霾味道较杂,属混合型。若回味有蒜香,那绝对是永年小冶炉的产品。
看来作者是经验丰富啊!
最后这位游戏文字者还说:北京人谈霾变色,惶惶不可终日,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露怯。而邯郸人自有燕赵遗风,满不在乎,吸雾霾吐铁钉,吃农药拉蚊香,傲视群伦┑( ̄Д  ̄)┍
苏霓马上就想到宝钗说的:“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见苏霓笑出了声,旁边冬敏便问:“阿霓,你在笑什么?”
苏霓笑着说:“刚看的一个文章,太可乐了,我转朋友圈你们看哈!是说雾霾的,幸好我们这里没有什么雾霾,天气还挺晴朗的,否则也是麻烦啊!”
苏霓将那篇文章转到自己的朋友圈,冬敏一看,也乐了,道:“广东这边这一点还是挺好的,每年冬天北京那边就说雾霾雾霾,我们这里就不是那么厉害,冬天没有那么难受。”
小土豪笑嘻嘻地说:“我们这边毕竟离海比较近嘛,海风一吹什么都没了,北方就比较惨,今年冬天据说四川都有雾霾呢。”
阿凯一听立刻说:“啊呀,那可不好去旅游了。”
印庭摇头道:“你还想着旅游呢,人家当地人都不知道要怎么过这个冬天呢。”
晚上九点,苏霓下了班,回到家里这才觉得真正清静了,门店里客人来来往往,尤其是爆破的时候,整个店面都是嗡嗡轰轰的声音,无处可以躲避,让人心里烦乱;如果里面再加上几个孩子,就让苏霓一个脑袋都大了起来,太阳穴都突突直跳,现在终于结束了。
她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干完农活,就骑着车子来到鹤寿堂,打开院子的大门,就看到一些沉甸甸的柿子挂在枝头,将树枝都坠弯了,另一边几棵山楂树上也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子。鹤寿堂有一种质朴温暖的气息,栽种的花木少有珍奇美艳的,倒是果树不少,还有一些榆树槐树,很浑厚坚实的老祖母气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