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九章 暮霭沉沉的小镇(1 / 2)

加入书签

待大船停靠在了合溪镇,从忆三人,连带着齐晓双和他的小水獭一起下了船。

合溪镇是渭水边的一个小镇,背靠大山,地势崎岖,远不如渠洲繁华。当地也没什么像样的生意,镇上居民多以种地为生。

有些体力壮的,家里田地不够种,就到码头卖力气,当脚夫挣个辛苦钱。往日间,一有船靠岸,这帮脚夫们就会拥上去,吵吵嚷嚷的抢着要帮人扛行李。

然而从忆一行人并没有行李——齐晓双自不必说,一身家当都穿身上了。从忆这边,除了他背上那柄剑,三人都手里空空。

尽管如此,齐晓双怀里的小水獭,探着个小脑袋,看着这异常空阔的码头,还是犯起了嘀咕,扯了扯齐晓双的衣领,对他说了几句话。

齐晓双听完,对从忆三人转述道:“晓川说,他多次来过这合溪镇,次次都能见到码头的脚夫们抢客人,从来没有今日这般冷清过。”

正说着,从忆的衣袖被人牵住了。

他低头一看,是一个才到他腰间高的小丫头,梳着两条羊角小辫,仰着脸,眼巴巴道:“少爷,你们可有行李要帮忙拿的?”

从忆望着这小丫头,蹲下来道:“小姑娘,可是我们没有行李啊。”

这小丫头听着生意做不成了,小鼻子一吸一吸的,一副要哭的样子。

从忆最怕看人哭,尤其是面对这种垂髫幼儿,他简直毫无招架之力。

这时,开阳也蹲了下来,对那小姑娘柔声道:“要不,你给帮忙带个路吧?带我们到城里的客栈,给你十文,可好?”

小姑娘愣了下,先是噗嗤一下笑了出来,连鼻涕泡都冒了出来,后又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道:“太多了!太多了!两文钱就够了!”

接着,好像怕开阳会反悔似的,这孩子就一路小跑的冲在前面带起了路。一面跑,一面叽里呱啦自顾自的跟开阳扯起了闲篇。

原来这孩子姓陈,单名一个夏字。父母早亡,家里只有一个哥哥,叫陈春。陈春原本在这码头当脚夫,后来外地来了个富户,在山里捐了个庙,从镇里招了不少人去修庙,陈春也去了。这一修就修了两个月。

听到这儿,开阳问道:“这码头上的脚夫,可都是去修庙了?”

陈夏点点头,“是呢。不光脚夫,镇子里那些身高体壮的,都去修庙了。说修庙给的银钱多,修十天能给一两银子呢!”

从忆一面听着,一面环视了下周遭,发现路上走动的果然鲜有年轻人。

从忆心底默默算了算,开口问道:“小夏,那得是个多大的庙啊?这么多人,修了两个月也没修完?”

小夏有些疑惑的抓了抓脑袋,道:“我也不知道是个多大的庙。应该很大吧?我听说,镇子里前前后后去了也有上百人了。”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鹤明焰,突然道:“陈夏,那些修庙的人,可有回来的?”

陈夏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当然是有。有些修累了的,就带着银子回来了。回来之后,他们过得都可好了呢,家里天天都能买肉吃。”说起天天有肉吃,小姑娘的眼睛亮闪闪的,羡慕得不行。

从忆随口反问道:“修累了?怎么个累法?”

陈夏有些迟疑,眨巴眨巴眼睛,道:“我也没见过。就听大娘们说的,说她们的相公虽然带着钱回来了,人却都累废了,只能让她们守活寡——守活寡是个什么意思?”

四名男子并一只男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选择了沉默,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从忆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小夏,我们这次出来,就是想找个灵验一点的庙来拜拜。你哥哥修的那个庙,听上去是个很大的庙,我们还真想去看看。你可知道,那个庙该怎么去么?”

陈夏听到他们想去那个庙,道:“那个地儿可远了,我听说是在深山里面,一般人找不到的。但是我知道有人可以带你们去。我带你们去见那个人,你们,你们再给我两文钱就够了!”

开阳笑道:“怎么,去这庙还得另外有带路的?”

陈夏跟个小大人似的点点头:“自然了。那人说了,要想修庙的,必得他看上了的才能去。他每逢初一十五会到镇上来,带几个人回来,再另带几个人去。今天已经是十四了。明天,明天我就带你们见他!”

这么一路说着,一行人已到了客栈门口。开阳塞了十文钱给这小姑娘,又约了次日等着她带路,这小姑娘激动的眼睛发亮,捧着十文钱,千恩万谢的走了。

待小姑娘走远,从忆望向了鹤明焰。

鹤明焰点了点头,说了两个字:“有妖。”又对齐晓双道:“齐公子,我们怕是要在此地耽误个几日了。”

齐晓双听到此处,丝毫不意外,只搔搔头,道:“鹤先生见外了。侯爷和鹤先生自当以正事为重。小生正好也要去兑换银票,托人寄信,原本也要费些时间的。”说罢,便行了个礼,自带着小水獭走了。

剩下三人照例是由开阳张罗着进了客栈。待进客房之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