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2 / 3)

加入书签

听闻程夫人来了,言夫人原想着去寺庙拜会她,不成想府中先来信儿,说是老太爷身子不大好了。

一行人只得匆匆收拾了,准备回府。

“老太爷身子早前就不大好。。。”

天这样热,赶早启程也得午后才到金陵城了,柳姨娘剥着荔枝与夫人说话解闷儿。

“正是知晓他老人家身子不好,我才着急忙慌的给珩哥儿相看人家。若老太爷有个三长两短,他要跟着尽孝心,这后头还有个患有心疾的老夫人,还得下场科考。老爷在金陵城五年没挪地儿了,这往后擢升还是外调,都得指着珩哥儿科考,你说说哪一样儿我不得提前操心着。”

见她额头冒了细汗,柳姨娘忙拿起团扇,“夫人莫急,依妾身看,魏二姑娘才情样貌都出挑,珩爷哪有不喜欢的道理。早些成家也好,这男人呐,成了家才能定下性子。”

“你向来贴心,这回说的,也是我心里想的。”言夫人叹了口气,就怕这时候不等人。

一路忧心着,至申时末,马车从才算入了金陵城。

到了言府门前,正听得门童报喜,说是老太爷醒了,大夫让好生歇息着。

饶是如此,言夫人也不敢懈怠,一进门就携言珩去问老太爷安,让老夫人拦在了门外。

“知道你们都是孝顺孩子。”老夫人鬓间像是一夜白完,“珩哥儿,你先回去,我与你母亲有些事要商量。”

言珩没有多想,知道祖父醒了就是没有大碍,也放下了心,依言先行告退。

屋内

老夫人先是长叹一口气,“儿媳,你入府三十载,将言府里外上下操持的井然有序,又为长房诞下嫡孙,我这老妇该替老太爷与你道一声谢。”

“母亲好端端的说这话,可不就见外了。”

“该说自然要说的。”老夫人摸着手腕上的佛珠,“我听闻你这些时日在为珩哥儿相看妻子。”

“珩哥儿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整日里没个定性,儿媳是想让他先成了家,再安心考取功名。”言夫人一字一句,恭敬答道。

“你中意的是哪家姑娘?”

“魏将军府的二姑娘,母亲去年也见过的。”

“那倒是个好孩子,老爷和珩哥儿什么意思?”

“这事儿自然得老爷同意,儿媳才敢操心的。魏将军在朝中举足轻重,魏二姑娘在金陵算得上是才貌双全,珩哥儿没得挑。”

“你别打马虎眼,咱们珩哥儿又哪里不好了?人姑娘家再好,也得珩哥儿欢喜。我听说前些时日,他房里抬了个通房丫鬟?”

“这。。。”言夫人一时心虚,“那丫鬟伺候的妥帖细心,珩哥儿入了眼,抬个通房算不得什么,不妨事的。”

放眼金陵世家,哪家哪户还没几个通房。

“是不妨事。”老夫人摆手,“你心中既然有主意,就早早把这事儿办好了吧,我与老太爷也能放心。”

这厢三言两语,敲定了言珩的终身大事,晚间就传到了清明园。

“月牙儿。”琳琅趴在门边,欲言又止。“你还未听说吧。。。”

“什么?”沈清月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的砚台,“姐姐说的何事?”

“咱们爷,要与魏家二姑娘定亲了。”

言府晚膳席间

“魏将军与陛下年少交好,魏思源眼下正得陛下赏识,魏二姑娘你也是见过的,若是觉得没有不妥,你母亲的意思,是咱们就早早下了聘。”

言远志生的五官肃穆,为人也刚正,同家人讲话时也携几分威严。

言珩手中箸子顿住,“竟这样仓促?祖父祖母可知?”

“傻孩子,如此大事,岂能不先让你祖父祖母知道?”言夫人笑吟吟的给他夹了块肉,“端看你是怎样想的了。”

他怎样想的?

言珩陷入沉思,诚如原先自己和月牙儿说的,魏二姑娘性子好,日后想来不会欺负她,纵是那魏姑娘性子不好,也有自己护着她。

可。。。月牙儿会否生气?

入夜

沈清月在廊下点灯,门口忽然一阵嘈杂,抬头看到七八个奴仆喜气洋洋的拥着言珩回来,心凉半截。

“爷回来了。”她福身。

“你今儿倒是知礼数的很。”言珩一把扶住她手臂,“是在等我回来?”

不待她回答,琳琅先开了口,“可不是在等着爷回来嘛,奴婢早说了爷回来的晚,叫她先歇息着,她偏听不进去呢。”

“就你这婢子话多。”瞅见月牙儿神色尴尬,言珩笑骂琳琅一句,“爷累了,赶紧伺候爷洗漱歇息。”

说完,又被一群人拥着进屋洗漱去了。

琳琅将她一并拉了过去。

如今伺候言珩沐浴,都是沈清月的事儿,今日也是如此。

“父亲说,挑个好日子要向魏家下聘了。”言珩靠在浴桶中,打量她神色。

沈清月将他寝衣抖平整,“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