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留情(2 / 2)
力紧张,晚间照明多是用蜡烛或者煤油灯。
尤其是客厅刚刚添了两把靠背椅,有人出卖家中的西洋座椅,酒红色皮面的椅子,木靠背上还有雕花,仁子觉得很好,便拿回了家里来,道是:“如今我们也要改一改原来的风格了,有这样两把椅子,便显得是和洋结合,更加时髦了一般。”
虽然是有这样的靠背椅,不过很少有人去坐它,更多时候倒是用来随手放置一些小物品,不过有西洋座椅摆在这里,家居格调确实更加独特了。
今天两个人刚刚进了门,仁子便快活地笑道:“啊呀,总算是来了,阿归,前两天有人来卖旧书,有一本居然是纯中文的呢,我也不晓得是怎样的书,不过她说这个作家在上海很有名的哦,反正也不贵,我便收了回来,你看一看是怎么样?弥生,将那本书给舅舅拿来,不要再玩儿了。”
神门弥生马上蹦跳着送过一本书来,几个人进入客厅之中,叶归蓉向静枝老夫人打过了招呼,便坐下来摊开那本书看着。
这时候仁子送了茶水和食物上来,虽然是全家聚餐,午饭却很简单,米饭配腌萝卜,还有盐烧的鲭鱼,另一道少不了的自然是味噌汤,这样的时世,能够有烧鲭鱼,就已经相当不错,许多人连米饭也吃不饱。
吃饭的时候大家很少说话,饭后收拾了餐具,叶归蓉从厨房回来后,仁子便问道:“阿归,那部书怎么样?我有没有蚀本?”
叶归蓉放下茶碗,含笑道:“这一位叫作‘张爱玲’的作家,我从前不是很清楚,看序言,应该是战争时期成名于上海的吧?然而的确不是很晓得,要看过了才知道。”
序言不可靠,动辄便是“才女才子 知名作家”,单看序言,无论是旁人应邀写出的,或者是出版方编辑的,哪一部书不是应该流传千古的呢?
神门海斗在旁边掐算了一下时间,叶归蓉是昭和十七年短暂地在上海停留过,之后要么是在东南亚,要么就是在日本,与中国少有联系,如果那位张君是在稍后一点时间才崭露头角,也实在是没有机会了解啊。
弥生依偎着母亲,两只圆圆的眼睛滴溜溜转动着,不住地看着叶归蓉手里那本书,忽然间张口道:“阿归舅舅,这是一本故事书吗?”
叶归蓉闻弦歌而知雅意:“看起来是一本小说,等舅舅读过了,讲给你听啊!”
弥生登时抿着嘴笑了起来,战争结束后,她忽然间便有了两个舅舅,对原本的舅舅,小姑娘自然是极熟悉极亲近的,然而这位阿归舅舅,虽然也是一个亲切的人,曾在家中住了一段时间,如今也时常会过来,终究是有些距离感。
然后叶归蓉便陪着静枝夫人聊天,静枝夫人问道:“阿归啊,舅母家中有回信给你吗?”
叶归蓉摇了摇头:“还没有,希望她们安好吧,另外竹桥君的家里也没有信来。”
静枝点头道:“有空可以去东京寻访一下,那边的大轰炸比大阪还要惨烈,也许搬迁了地址也说不定。”
“是,我也想等过一段时间,工作稳定一些,假如仍然没有消息,便过去寻找一下。”
虽然与舅母的家人从未谋面,不过终究也是有一些关联,即使只是与她们讲述一下舅母这些年来在中国的生活,也是好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又谈了一会儿工厂和医院的工作,店面的生意,生活中的细节,看看时间将近两点,静枝夫人便说:“应该是午间休息的时候了,我有些累了,先回房了,你们也休息一下吧。”
几个年轻一辈答应了一声“是”,目送母亲回去卧房,仁子便对着弟弟和叶归蓉笑道:“你们也歇一歇吧。”
神门海斗与叶归蓉回到二楼的卧房,那里原本是神门的卧室,大概三叠半的面积,如今便是两个人共用,房间虽然不很大,但因为陈设简洁,即使住进两个人,也并不显得局促,晚上将被子从壁橱中取出来便可以睡了,节省了床的位置,是岛国的生活智慧。
虫笼窗中流通着新鲜的空气,从那涂过灰浆的纵向细木条间隙射进来的阳光,在榻榻米上映出一条一条的影子,氛围是十分静谧的了,不过叶归蓉却不想立刻午睡,他坐在窗边,打开那本张爱玲的《传奇》,将那自序再读了一遍:
“生命也是这样的罢——它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所以西洋有这句话:‘让生命到你这里。’这样的屈服,不像我的小说里的人物的那种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
叶归蓉的视线在这段文字上停留了好一会儿,然后目光才如同风吹过的水波一般,慢慢地活动了,他翻开后面的书页,第一篇故事叫做《留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