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本太子成最弱的了?(1 / 2)

加入书签

何止不赖?

你他娘简直是个天才!

王安骤闻此诗,惊为天人。

不容易啊,地主家的傻儿子,竟然也有出口成章的一天。

虽然只是一句打油诗,但,打油诗也是诗不是?

想必苏二少,一定为此死了无数脑细胞,甚至还掉了头发。

来人,取寡人的九齿钉耙,给秀儿聪明的大脑梳个头。

顺便告诉他,他今天,贼帅!

这么想的,只有王安。

伍士平听罢,以手扶额,满脸无奈和绝望。

两个凑数的秀才张大嘴巴,半晌才噗呲一声笑出来:“就这狗屁不通,也能叫诗?”

话音刚落,王安反问的声音便传过来:“怎么不能?这首诗如此押韵,何来狗屁不通之说?”

地主家的傻儿子难得有了进步。

这个时候应该加以鼓励,而不是指出不足,摧毁他的自信。

深谙此道的王安,面不改色地给这首诗作了评价:

“此诗,应时应景,通俗易懂,简练而不简单,直白而不苍白,于平凡之中,显露不凡。”

“还能契合实际,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紧扣主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哇,姐夫,我作的诗,竟然还有这么多含义,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呢,姐夫你真是太厉害了!”

苏允文朝王安竖起大拇指,同时挺了挺胸口,一脸骄傲和激动的模样。

似乎在说,姐夫是厉害,可,能作出这首诗的自己,也绝非泛泛之辈。

没想到,自己还有作诗的天赋和才华。

“……”

伍士平他们望着王安和苏允文两人,表情无比精彩。

卧槽,这也行?

一个真敢说,一个还真敢信。

可牛粪就是牛粪,就算是雕出花来,它也成不了芯片。

这一点,天竺三哥不懂,伍士平三人却并没有被迷惑。

三人越发感到懊恼,不断唉声叹气。

有这样一对奇葩,看来今天,能进八强都是奇迹。

随着一盏半茶的时间过去,首轮比试,终于结束。

新晋升的十四位名妓,通过评分,后四位进行末尾淘汰制,再去掉二人。

加上前一轮的云裳四人,百花会十六强正式出炉。

按照概率,这里面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登上本届花榜。

不少名妓都稍微松了口气。

庆幸的同时,有人甚至喜极而泣。

说实话,她们其中不少人,虽然也以精通诗词著称。

但,毕竟学艺有限。

除了头部的几位大家,大多数和真正的才子比起来,都存在明显差距。

限于品鉴水平和主观意识,她们亲自拉拢的应援团,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这也就导致了刚才临时比试,状况频发,不少都是涉险过关。

老实说,以这个时代才子的实力,写诗词,并没有太大难度。

难就难在,给的时间太短。

三首诗词,一共才二十分钟出头的时间。

平分到每首,连八分钟都没有。

也就是说,你在八分钟里写出来的这首诗词,不仅要契合主题,还要和支持的名妓本身有联系。

更重要的是,质量还不能低于对手。

可以说,这场比试把一个人的才华天赋,掌握的知识,应变能力,心性修为,几乎全囊括进去了。

你不但要写得快,写得好,写得妙,还要承受得住失败的压力。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就算一些职业大诗人来了,也不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古人追求最高境界的诗词,讲究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没有斧凿的痕迹。

既然是偶得,就注定了这类诗词的稀少,以及可遇而不可求。

大多数的诗,都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对比,平仄、修改,最终才能成就一篇锦绣文章。

也就是说,写诗作词,是需要花时间的。

在古代,有的诗人为了一首佳作,推敲个两三年,都是家常便饭。

这类人,往往被人们称为苦吟派。

其中的代表,就是那个僧敲月下门的贾岛,以及慈母手中线的孟郊。

连这些著名的诗人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才学一般的普通文士,要作出一首好诗词,有多不容易。

这也是应援团必须五个人出场的原因。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给不了太多时间,就给应援团,多加几个人。

如此一来,几个人凑合凑合,能不能商量出一首佳作先不说。

至少,写诗作词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可即便如此,对于很多苦吟派来说,时间毕竟还是太短。

一两首勉强还能应付,一旦逼到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