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六百七十章 茶里茶气(3 / 18)

加入书签

亲自画图,说出了这些东西的形状颜色样子。

就连这些东西的姓名,都跟西域当地人说的名字非常相像。

当时他们打听出来这些东西的效用的时候,一行人真的对白一弦是肃然起敬啊。

因为什么马铃薯啊,甘薯啊之类的,那都是高产之物,而且饱腹感强,可以当做主食食用。

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非常适合种植。

一旦燕朝有了这些东西,粮食产量将会大大增加,那么饿肚子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少。

当他们知道这些的时候,都惊呆了,继而就是狂喜。

然后就对白一弦敬仰不止了。

看看人家承亲王,人不出门知千里事。

人家怎么就知道会有这些东西呢?

简单叙旧之后,一行人,带着几十辆马车,就浩浩荡荡的入了城,引起了无数百姓的围观打听。

一时间,街上热闹异常,跟过年一样。

好在京兆府那边早就得到过命令,一早的时候,就已经开路准备好了。

所以倒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拥堵。

让宝庆王一行人最终得以顺利的进入了内城。

一行人并没有直接入宫,而是先各自回家,沐浴换洗衣服,敛去一身的风尘,这才入宫面圣。

慕容楚,以及一众大臣,早就在宫中等着了。

白一弦没有让他等太久,他自己先入了宫,跟慕容楚说了一会儿话。

接着没多久,就传来宝庆王他们进宫觐见的消息。

慕容楚高兴不已,大手一挥:“宣。”

一行人在宝庆王的带领下进了宫。

行礼之后,宝庆王也不含糊,直接拿出此番出使西域所带回来的东西。

棉花种子,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花生等等等等的,不少。

白一弦看到这些东西,眼中也是有着惊讶和欣喜之色的。

因为有一些东西,虽然他点了名要,让他们寻找一番。

但其实,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自己也没有抱太多希望能被找到的。

在前世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到了明代,才传入我国的。

现在能找到,并带回来,也是意外之喜。

当然,也有一些东西,宝庆王他们并没有找到,比如玉米,包菜等农作物。

宝庆王一一展示自己带回来的物品,并当着皇帝和一众大臣的面,说了一下这些农作物的作用,产量。

惊的众人眼睛都瞪大了,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这甘薯的亩产量,竟然能达到惊人的千斤。

慕容楚激动的问道:“王叔此言为真?

这甘薯,产量竟然真的能达到如此之多么?”

在大殿上,宝庆王十分恭敬,说道:“回皇上,微臣不敢欺君。

当时曾问过当地的官员,以及种植这甘薯的农户,此物确实可以达到亩产千斤及以上。”

“太好了,太好了。”慕容楚欢喜之色溢于言表:“有了此物,百姓不用饿肚子了,我燕朝国力,必将更加强盛。”

“陛下乃是一代明君,诚感上天,此乃上天赐福,天佑我燕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底下的群臣忙不迭的就起来拍马屁,山呼万岁。

慕容楚素来都不太喜欢听人拍马屁。

但今天,他明显的很高兴。

他一心记挂百姓,每到灾年,或者寒冬,都会饿死,冻死无数百姓。

身为皇帝,自然是无比忧心的。

如今有了棉花与这甘薯,可算大大为他缓解了一下心头之忧。

当然,他自然也知道,让全国所有人都穿上这棉衣,吃上甘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不过,也未必不能实现啊。

慕容楚十分有雄心壮志。

白一弦在旁边看着遇冷的马铃薯,不由无奈的一笑。

马铃薯,也就是土豆,其实亩产也很高的。

当然,并不是这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土豆,亩产只有可怜的一百斤而已。

要知道,现在小麦的亩产有两三百斤,而水稻的亩产有五六百斤左右。

所以,土豆刚传入我国的时候,是个妥妥的稀罕物,奢侈品,只有上层人士才能吃得起的。

不过,白一弦相信,在经过自己改良之后,很快也能达到亩产两千斤左右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白一弦并不会强出头,冒出来放话自己能让马铃薯的亩产达到上千斤。

这样抢风头的事情,也太不懂事了。

而且以他现在的地位,也不需要这么做。

宝庆王这回去西域那边,带回来的东西并不多,也就二十来种。

因为时间实在不多。

他们满打满算,也才去了不足一年而已,就算快马加鞭,来回路上也得折腾挺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