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家有贤妻:下堂庶女不从夫【完结】_分节阅读(2 / 3)

加入书签

还是会有一些心绪不宁起来。

卯时(现代五点的样子)不到就起床,梳洗完毕,进来一个德高望重,多子多孙的嬷嬷,给她梳头。为的是沾喜气,一边梳一边念口诀:

一梳梳到尾;

二梳我的姑娘白发齐眉;

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

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

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

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

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

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

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梳头完毕,又有喜娘进来给她开面,用绞合的双线绞去她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装扮。

据说女人一辈子,只会开一次面,就是在出嫁这一日。

宛若卿叹口气,她这辈子,大概也就只绞这一次面了吧?

等娘不再需要她照顾,她就会离开御世堡,去过自由自在的潇洒日子。

披上霞帔,戴上凤冠,红盖头就落了下来。

由喜娘扶着,大红的绣鞋踩在上好的红毡毯上,先到爹娘处,拜别父母。

这个母亲,自然不会是那梨香院的六姨娘,自然是上房的正妻乔氏。

宛若卿叹口气,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果然是全应在她身上了。

到上房假哭一顿,这是礼仪必须做到的。

可刚出梨香院的门,便听得珍珠的声音传来:“姨娘,别站着了,风大,九小姐已经出了门了。”

“风这么大,也不知道九小姐身上的衣服穿得够不够。”燕凤月的声音传了过来,一字不差,全落入宛若卿的耳中。

狠狠心,淡漠了悲痛的心,却是止不住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了下来。

只有亲娘,才会在女儿攀得好人家的时候,还会想着,天这么冷,不知道她身上穿的可还暖和?

正文 盛大婚礼,风光出嫁

这样也好,那一场哭嫁的戏,演得逼真之极。

这大户人家的姨娘,说好听些,下人尊重些,叫一声姨娘。实际上,跟那些下人们,也没什么区别。

亲生女儿出嫁,也只能跟其他下人一般,远远看着,连个拜别,都是拜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亲娘。

这几年,因着梨香院出了宛若卿这么个女儿,日子还算好过。若是换了那不得宠的,下人都可以对着她们瞪鼻子上眼。

更有上流社会流行的换妻行为,将自己的小妾,换来换去,当礼物送。

好在宛若卿在宛家这么久,宛诚如倒是没干过这样的事情。

一来他对妾侍们不一定从一而终,却要求她们深居简出。

二来,以他如今的权势,也不用靠这种手段来攀高爬低了。

三则,他有那么多女儿,哪里轮得到那些徐老半娘?

深吸口气,宛若卿终于第一脚踩到了宛府外面的红地毯。

她在这个世界活了十六年,第一次正大光明走出这个府门。

上次进宫,她也是从偏门坐着轿子直接出去的,不似这次,从上房走出来,整个路上都是红毡铺地,一直到大门口,通到外面那大红色的十六人抬的轿子。

王爷娶亲,自然不可能让新娘从偏门出去,即使这个新娘只是个庶女。

总算是有了一回嫡女的待遇呢!

宛若卿嘴角勾起一丝讥讽的笑意,好在,红盖头之下,没人看得见。

一步一步,身上的珠翠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虽然身旁的唢呐鞭炮声阵阵,没有人能听出她身上到底有没有环佩相撞的声音,可是她不想在这临门一脚出什么差错。

只是可惜,扶着她的喜娘不是锦绣,不能配合她的步伐,好几次差点不能施展她的“绝技”。

总算到了轿子门口,一路走过去,只能看到脚底下方寸之地。绣鞋红毡,红得一片炫目。

听说,她的嫁妆铺了上京长街十里,是真正的带着十里红妆出嫁的,这风光,怕是真的只有当年太子妃出嫁才能比得上。

“起轿!”司仪一声唱喏,轿子缓缓抬起,随着喜庆的唢呐鼓乐声,往城东皇上新赐的裴府而去。

听说皇上有心留裴澧夜在京城,甚至还赐了府邸给他。

宛若卿侧耳天天外面的喧闹声,心中有些疑问。

宛诚如给她的红娘子,到底什么用意?

千里姻缘一线牵,红娘子就是那牵线之人,取这么个名字,又给她这么好的远程信鸽,他是算准了裴澧夜早有一天会离开上京回御世堡,还是,他想放走裴澧夜?

葫芦里的药,宛若卿有些看不透。

正文 繁文缛节,交拜天地

轿子在裴府停了下来,却没有放下。

“凤凰三点头!”

轿子狠狠晃了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